“詠哥兒說的,就是我想說的。”一捧雪在一旁表示,石詠搶答有效。
武皇的寶鏡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當即說:“但不管怎麼樣,這個以一條性命為代價,送出去的重要消息,總是與‘風月寶鑒’相關。詠哥兒,不管怎麼樣,你近來還是要小心些。畢竟那一僧一道已經回到京城,誰知道他們會用現在手頭那麵‘風月寶鑒’來做什麼。”
石詠趕緊稱是。
*
一轉眼進了三月,萬壽節將近。但今年萬壽節因為正月時已經辦過了千叟宴,規模反而較以前幾年有所縮減。待到節前幾日,康熙皇帝下旨,隻安排各宗親與在京文武官員在暢春園覲見賀壽。暢春園舉辦壽宴的規模亦較小,隻有在京四品以上官員有資格赴宴,除此之外,就全是宗室。
如此一來,石詠與麾下工匠的壓力漸消。但是隨著天氣漸暖,反倒是宮中對蒔花匠人的需求越來越多,海澱一帶,皇園王園甚多,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少不了要人修葺園林,培育名品花草。
石詠早就將他在百花深處大雜院認得的兩處蒔花人家請來了城外,又請這兩家各自薦了幾家相熟的,一起過來海澱打理王園,總算是沒有怠慢什麼差事,也讓這幾家得了豐厚的報酬。
同時他還從蒔花的蔣大娘那裡聽了一出八卦:十四阿哥的外室吳氏娘子,被十四阿哥千裡迢迢,接去了西寧。據說這位吳氏娘子在西寧過得甚好,十四阿哥派了屬下千裡而來,在蔣大娘處采購吳氏喜歡的盆花,又千裡送到西寧去。石詠想,如此看來,十四阿哥當真是個多情的,難怪他在京裡聽了不少十四阿哥在西北的傳聞,什麼引河水結冰以逗美人一笑之類,恐怕也並不“儘是”傳聞。
石詠時常聽十六阿哥提起,知道十四阿哥曾經多次上書要求回京,康熙均沒有搭理,這次他六十九歲的萬壽節,康熙依舊沒有同意十四阿哥的請求。如此看來,十四阿哥既然無法回京,自然隻能將他在西寧的小日子過好些。
這日十六阿哥過來尋石詠:“茂行,爺答允了四哥府上那兩個小的,明兒去圓明園看他們騎車,你也一起來。回頭萬一要是爺也想試試,你就也一起教教爺!”
說這話時,十六阿哥一直笑嘻嘻的,顯然對石詠折騰出的這種“車”非常感興趣,躍躍欲試。但他畢竟覺得這是個“玩意兒”,大約與幼童所玩的“竹馬”之類相差仿佛,所以他自己想試試,卻又開不了口。正好雍親王府上四阿哥五阿哥提出來要學給他看,十六阿哥便順水推舟地答應了,其實是想順帶滿足一下自己的私心。
石詠早就看透了這位爺的小心思,當下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十六阿哥所說的“騎車”,就是騎自行車。當初石詠選擇做這自行車的時候隻想著,既然橡膠輪胎已經成熟可用,隻需再增加一個菱形框架結構,應該很容易就能把自行車做出來。豈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已經擁有了得天獨厚條件的石詠,最後難倒在鏈條上。
後世的鏈條都是滾子鏈,用高強度的碳素鋼製成,耐磨經用。可是這個時空裡鑄鐵技術遠未成熟到可以做出滾子鏈的程度。這一下子就給了石詠不小的打擊——滿以為有橡膠輪胎,可以減小車身與地麵之間的摩擦,並減輕車身的震動,他甚至連刹車也做了出來,但沒想到傳動裝置竟這麼困難。滾子鏈的工藝精度要求非常高,且石詠不是專業人士,他完全不知道這東西該怎麼做出來。
這個打擊不小,甚至石詠一度有點兒覺得他好像點錯了科技樹,自行車這樣東西,或許不該在這個時候這個時間點出現在這世上的。
然而平靜一陣之後,石詠再次完成了自我調節——科技樹這東西,有時很難說到底該是什麼個順序。就拿玻璃來說吧,其實玻璃這種材料,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出現了,曆經各朝各代,都隻作為製作精美工藝品的材料出現,卻始終不是主流。但是一直到了近現代,這種材料才終於獲得無限生機,成為人們生活中處處可見、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
因此,石詠想,這科技樹,點了便點了,大不了就亮亮堂堂地掛在這兒,總會有後人來繼續完善,接著點下一盞。
想到這裡,石詠的心態就放平了,能製出自行車便好,便製不出,或是製出了以後有些缺陷,也能留待後代的有識之士進一步加以完善,等著其他領域的科技手段慢慢跟上來。
豈知他心態一旦放平,問題反倒迎刃而解。石詠向其餘工匠討教了一些當代的傳動裝置所用的材料,終於得到了靈感——可以用皮帶來代替滾子鏈,作為傳動裝置。經過特殊糅製方法,做成的皮帶,堅韌而有彈性,在後世也有用於傳動裝置使用的。石詠便順著這個思路,改變了傳統自行車鏈條的設計,用皮帶套齒輪完成自行車的動力裝置。
這種設備的強度自然與後世的滾子鏈沒法兒相提並論,但是在眼下卻很實用——皮革容易得而且價格很便宜,在真正的鋼鐵產業鏈形成之前,這怕是滾子鏈最好的替代品。雖然皮帶可能比較容易壞,但是一輛車可以一次性配備很多備用皮帶,一旦壞了,換上就是。
於是乎,石詠的“初代”自行車,竟就這麼生產出來。石詠自己試過,隻要不是猛蹬猛踩,或是負重上坡,隨意騎一騎,真的沒問題。甚至他自己也嘗試過,不用傳送設備,甚至不騎上車,隻側立著,在平地上蹬一蹬,那速度也是嗖嗖的。迅逾奔馬是不可能,但是比起市麵上常用的馬車,這種交通工具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十六阿哥見了石詠又折騰出了一件新物事,心癢難搔,但是自矜身份,石詠推薦了多次,他到底還是沒曾試過。倒是隨父親前來圓明園小住的四阿哥弘曆與五阿哥弘晝偶爾見了石詠嘗試這件東西,都覺新奇得不行,一下子都上來纏著石詠,師父長師父短的。這兩個小子,石詠各自教了兩年,從沒叫師父叫的這麼親熱過。
於是,在兩個小阿哥的強烈要求下,與十六阿哥的旁敲側擊之下,石詠總共給雍親王府送了四輛大小不同的“自行車”,並且請了一位王府裡專門負責弓馬教習與小阿哥安全保衛工作的弓馬師傅,專門教了這自行車怎麼給車胎打氣、換車胎、換鏈條,調整座椅高度,以及怎麼騎這車。
待將怎麼騎這車教會了弓馬師傅之後,石詠又與十六阿哥一道,專程稟明了雍親王,又親自演示了這東西的“騎法兒”,總算讓這位冷麵王點了頭,同意讓這兩個小阿哥在教習的指點之下嘗試這種新鮮的“自行車”。
弘曆與弘晝兩個,大約因為年紀小的緣故,這種車駕一學就會。短短幾天之後,就已經騎得很溜了,在圓明園裡來去如飛。據雍親王府內宅的人說,從圓明園最深處出來,到最外頭的明堂,原本兩個小阿哥要走上一刻鐘的路,如今隻小半柱香的功夫就到了。唯一的缺點是這兩個小的時常騎得太快,路上遇上雍親王府其他人,難免避讓不及,但好在後來這兩人都學會了刹車,一見到人,“吱”一捏閘,這車就能停下來,最多嚇人一跳而已。
這會兒十六阿哥提出明日去圓明園,石詠能猜到他私心是想自己去試試,隻不說破。第二日大清早,他便趕到圓明園門外,候著了十六阿哥。兩人一起去圓明園後頭的花園處尋弘曆與弘晝兩個阿哥。
他們倒是不知,就在他們進了圓明園不久,雍親王得到聖駕親臨的消息,毫無準備,但也隻得攜福晉一道,匆匆出來,給康熙行了三跪九叩之禮。
康熙隻說是一時興起,又因圓明園就在暢春園不遠,見春光尚好,便過來幸園子。雍親王自然不好拂了這位的意,當即將聖駕迎進王園,往後頭花園慢慢巡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