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第361章(2 / 2)

“看見詠哥兒醒了的那時候,我哪裡還顧得上挑什麼器皿,隨手就撿了那隻碗盛藥。唉,後來的事兒,你不也見了,詠哥兒自己也是不願的……”

石詠一麵聽著壁腳,一麵暗暗點頭,表示他腸子早已悔青。

“當初陪嫁帶來石家的,這碗原本是一對。詠哥兒他爹過世的時候剛巧碎了一隻,我就當是他帶了一隻走,留了一隻給我,做個念想,誰曾想……”

石大娘說著,話語裡忽然帶上了點兒鼻音。

外麵偷聽的石詠愈發羞愧得厲害。

“……看這征兆,許是我不久也就追隨他爹去了。”

聽石大娘這麼說,石二嬸連忙低聲相勸。

門內妯娌兩人長籲短歎,門外聽壁腳的石詠則滿心的不是味兒。他暗暗發誓,既然是自己的過錯,就一定要自己來彌補——說做就做,所以石詠今兒個就到街市上尋摸修補瓷器的材料來了。

*

店主大叔雖然嫌棄石詠砸碗敗家,可是見他挺有誠意,到底給他指了一條明路,說:“詠哥兒,咱們這附近就算是有人用大漆,也是木匠用來漆家具,棺材鋪漆棺材用的,大多不純。你若真想修這件成窯碗,就去琉璃廠那附近,去那收古董文玩的鋪子問問,那裡沒準兒會有。”

石詠聞言大喜,問清了琉璃廠的方向。他對後世的琉璃廠很熟,倒是不大清楚自家所居的紅線胡同到底在城裡是個什麼方位,順帶也問了一嘴,這般呆氣,將那店主大叔唬得一愣一愣的。

問明方向,石詠立即動身,趕到琉璃廠大街,見滿街都是經營文房四寶的商鋪,也不乏好些買賣古玩器物的店麵。

石詠隨意撿了一家叫“鬆竹齋”的鋪子走進去,鋪子裡的夥計出來招呼,見他周身衣衫有些陳舊磨損,可是衣料不錯,手工也不俗,一時摸不清石詠的來路,趕上來招呼:“這位小爺,您有什麼需要?”

石詠說了來意:“請問貴店可有大漆?用來修補瓷碗的那種。”

夥計一聽說,臉上笑容立即斂了好幾分,言語透出冷淡,說:“我們這間鋪子專營古董文玩,您若是隻想補個碗……”

“補個成窯的碗!”

石詠聲音清朗,不卑不亢地補充。

“成窯的碗?”鬆竹齋的夥計還未怎地,掌櫃聽見這話,已經忙忙地從櫃台裡出來,“你要補成窯的碗?”

石詠點點頭:“所以我需要點新鮮的上等大漆。”

掌櫃過來,上上下下將石詠打量一番,最後疑惑地問:“你是打算用漆將碎瓷粘合,從而修補瓷碗?”

石詠點點頭。

掌櫃沒吱聲,盯著他,好似有點失望。

——用大漆修補,的確能將瓷器複原,隻是裂痕處會有明顯痕跡,不夠美觀。

“不止如此,”石詠淡淡地說,“我不僅要將這碗修補成原狀,我還要化殘缺為唯美,讓那隻成窯碗成為世間獨一無二的絕品。”

“我要做的是——‘金繕’。”

喜兒就是慶兒的姐姐,不過十來歲年紀,萬萬沒想到石詠竟然突然說到自己身上。小姑娘一時漲紅了臉就要避開,卻發現沒人顧得上她,都在聚精會神地聽石詠往下說呢。

“……你們覺得,再佃上三四畝薄田,努力耕種了,日子會比現在更好麼?”

李家上下,竟都被石詠這個“呆子”給問住了。

以李家現在的情形,多墾上三四畝薄田,頭兩年肯定非常辛苦,刨去丁銀和地租,得到手的也有限。喜兒姑娘的嫁妝還不急,大郎二郎的親事卻也等不了太久。李家人一下子麵麵相覷,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農人,除了從土裡刨食兒,也不會彆的。

隻聽石詠歎了口氣,說:“如今南邊華家屯在修園子。這邊荒山裡卻生了這麼多毛竹,不用白不用啊!”

他說起毛竹,李大牛這才恍然大悟,伸手一拍大腿,說:“挑竿!”

李大牛說的“挑竿”,就是建築時用的腳手架,多以竹木紮成,三到五年生的毛竹粗細和韌度都合適,是做挑竿得用的材料。這裡離華家屯這麼近,將毛竹伐了運過去,成本很低,很容易就能賺一筆。

而且這毛竹一旦成林,隻要不要一次性伐光,讓竹子邊采邊長,規劃好了,就能年年都有出產。

“李叔,你還和我說著山上沒出產,除了這毛竹以外,山裡的野菜、瓜果、藥材,隻要細心找一找,遍地都是出產!”石詠心想,隻不過出產的不是糧食罷了。

李大牛聽了心存猶豫,李家的婦人們,陳姥姥和李陳氏,已經相視而笑,該是已經有些主意了。

“除了山上的出產之外,還可以散養家禽,白天圈一小塊地,讓雞鴨之類,在山裡自己覓食,晚上再關回棚子裡,這樣養出來的家禽,肉質鮮,還不容易得病。”

這下連李家大郎二郎他們都聽懂了,李大牛反而還在摸著後腦猶豫:“可是養這麼多雞鴨,我們一共就這麼幾口人,哪裡吃得了這麼些!”

這下子李家人全笑起來,都在笑這李大牛一根筋,腦子轉不過彎來。

“爹,華家屯新來了那麼些修園子的人,難道還吃不了咱家養的雞鴨?”喜兒捂著嘴直笑,一語驚醒夢中人,李大牛立刻不好意思地摸著後腦,嘿嘿地傻笑著,卻越笑越是暢快。

石詠不是個擅長經營的人,腦子也不算特彆活絡,可畢竟擁有現代人看事物的角度,更容易跳出舊有的框框。

他知道以後樹村這附近,修園子的修園子,駐紮的駐紮,以後李家的生計指定要慢慢從耕田種地往副業方向發展。等到這附近住的人多了,李家無論是種瓜果還是養家禽,都有銷路的,反倒是一味種田沒什麼太大指望。況且這裡的田,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人征去了,無人開墾的荒山卻會好些。

買下這荒山,石詠不僅是為了自家,也是為了李家,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約就是這麼著吧!

“李叔,我買了地之後,大約還剩個半吊錢,儘都交給你,你先看著,明年開春,添上點兒種雞種鴨、苗木種子什麼的,你們來定!”石詠伸出雙臂,抱著後頸,對李大牛說:“荒山頭一年,我家不收地租,但是從第二年起,我家每畝收半吊錢。”

十九畝就是近十兩銀子,這每畝的地租快趕上早先那幾畝薄田了。

可是李家人早已將算盤撥拉開了,如今市麵上雞鴨多少錢,瓜果多少錢,山貨多少錢……李大牛是個老成的,猶猶豫豫地沒敢應。旁邊李陳氏已經在推他:“當家的,快應了!這便宜,是詠哥兒送到門上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