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前情回顧環節,尋找隱藏的彩蛋, 發現新驚喜! 陳姥姥聽石大娘問起樹村, 便打開了話匣子,隻說是近來樹村南麵的華家屯“在修園子”, 征了不少地去。而華家屯那裡原來住著的百姓得了銀兩, 大多遷走, 往房山一帶去了。樹村沒落著好, 少不得有人埋怨運氣差的。
“我卻說啊,咱沒這富貴命, 就不想這些了!”陳姥姥笑著說, 石大娘在一旁點頭稱是。
石詠在旁邊,聽了地名和方位,便知道這大約是康熙老爺子給雍親王胤禛賜園子了。而這座園子,便是以後大名鼎鼎的萬園之園“圓明園”。
他想了想, 開口便問:“姥姥, 那樹村附近, 有八旗兵丁駐紮麼?”
陳姥姥笑道:“哥兒太客氣啦。”她想了想,說:“還沒怎麼見到,隻是以前看見有官老爺在左近來來回回地丈量土地呢!”
石詠心裡有數:既然圓明園開始修建,那麼大約沒多久, 八旗兵丁就要出城駐防了。他因為工作和專業的關係, 對清代三山五園有些了解, 順帶地, 對於三山五園周邊曆史上的情形也知道一二。
他又大致問了地價, 陳姥姥報了個數,卻又對石大娘說:“太太若是再想買幾畝荒地,就交給大郎二郎他們吧!秋收之後正好再忙活幾天,把地墾出來。”
李家近年來壯勞力多了,巴不得能多幾畝地耕種,但礙於沒有買地的銀子,就算是買了地,若是掛在他們自己名下,賦稅也重。所以聽說石家想墾荒地,李家是巴不得的。
石大娘毫不猶豫地點了頭:“那是自然!”
兩家合作已久,佃農願意佃,石家也願意租給他們。
然而至於石家到底想買幾畝地,石大娘母子兩個倒一時犯了愁。石詠乾脆拍板,說隔天他們石家去樹村親自看過再定。
送走陳姥姥祖孫之後,石詠一起和石大娘將手裡的銀錢算了算,加上李家送來的幾吊錢,石家眼下總有二三十兩的碎銀子在家裡,另有一錠五兩整的金錠子。
石大娘見不得大錢,總是提醒吊膽怕被偷了,於是和石詠商量,他們娘兒倆帶了那錠金子去鄉下買地。
石詠卻覺得不妥。
一來他覺得土地是不動產,將家裡現錢的一多半都砸在土地上,萬一有著急用錢的時候,怕是又要抓瞎了。另外,石家若是一出手就是一錠金子,在鄉下小地方,指不定出什麼亂子。
於是石詠與母親商量,回頭他們隻帶二十兩銀子去樹村,看著買,若是沒有合意的,不買也沒啥。至於那錠金子,就留在家裡,若是石大娘還是覺得心裡不安的話,就早些去錢鋪兌了,都兌成銀錠子放在家裡。
一時計議已畢,石詠去椿樹胡同接了弟弟石喻。這幾天,暑意已經漸漸退去,晚間越來越涼,而白天有太陽的時候也挺舒服。
然而石詠卻覺得弟弟對學習的熱情,也如這暑氣一般,漸漸地退了不少。
石詠問他怎麼了,石喻隻悶悶地,一腳踢起路麵上的一枚石子,說:“哥,你說我怎麼總也不及鴻禎呢?”
石詠一向心大,隨口便答:“不及便不及唄!他是夫子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開蒙又比你早,一時趕不上有什麼?慢慢來唄。”
石喻卻耷拉個腦袋,斜過臉,瞥了瞥石詠,見大哥沒有刻意安慰他的意思,這才重新低下頭,跟在石詠身邊,越走越慢,最後他終於忍不住了,向石詠說:“大哥,我覺得累了……”
石喻的小書箱早就被石詠提了在手裡,所以石喻說這話的時候,石詠這做哥哥的愣了片刻,才反應過來這“累了”,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到底還是個孩子啊!
說實在的,這麼點兒大的孩子都是坐不住的。喻哥兒在夫子的教導下,已經能算是很懂事很聽話的孩子了。可是孩子就是孩子,天性都是愛玩兒的,所以不能總讓他像根弦似地這麼繃著。
石詠便伸手,拍拍弟弟的肩膀,說:“這麼著吧!”
“你若是在這兩天之內,能把夫子布置的課業都趕出來,我便帶你去向夫子請假,咱們倆一起去鄉下玩兒,住一夜,再回城來!”
石喻聽了,一雙眼倏地就亮了,見到石詠向他肯定地點了點頭,登時拉起哥哥的手,就往紅線胡同那個方向走,一麵走一麵說:“大哥,快點,大哥,快點走!”
石詠有些哭笑不得,心想,孩子大約古今都一樣,一聽說可以出去玩兒,立時就有趕作業的動力了。
*
薑夫子給石喻布置的課業,多是背書、習字這些。喻哥兒回到家中就開始動手,果然在兩天之內,把未來幾天要寫的字都趕了出來,書也嘰裡咕嚕背得爛熟,石詠檢查過,見他背得一字不差,就也不在乎該背了多少遍了,隻管去向薑夫子請了假,說是要走親戚,去鄉下一兩天就回來。
石大娘那邊,他也打了招呼,隻說是去樹村看地的事兒,他帶弟弟兩人去就好。
石大娘見他們哥兒倆興興頭地要去,又想起樹村李家是信得過的老佃戶,便點頭應了。近來家中有不少事兒都是石詠做主拍板的,石大娘見兒子漸漸大了,有了主意,便索性放手讓他自去處理。
二嬸王氏卻千般不舍,即便這哥兒倆隻打算離家一宿,她也掛心得不行。偏生她性情柔弱,攔阻的話怎麼也說不出口,隻得在兩人出發之前,準備了烙餅、白煮蛋、一點兒子肉乾和一葫蘆涼水,交給兩人好生帶著。
紅線胡同裡有認得的街坊是拉車的,石詠一早就打聽好了價錢,這天直接請這街坊套車,去一趟城外樹村。
車駕從廣安門出城,緩緩北行,走了大約三個時辰,才到樹村。
天氣不錯,這一路上,石詠將大車前後的車簾都掀開,哥兒倆就坐在這搖搖晃晃的車駕裡,一麵吃著二嬸準備的各種吃食,一麵喝著涼白開,很有後世出去郊遊的感覺。
喻哥兒剛出城時十分興奮,頭回出城,周遭的景物他怎麼看也看不夠,饒是他在這興頭上,顛了兩三個時辰,也伏在哥哥膝上睡著了。
石詠卻留心觀察這一路往樹村過去的情形。
京城西北郊山巒連綿、泉眼遍布,甚至尋常人家的田畝之間,也夾雜著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擁有修建園林的卓越景觀條件。後世所謂“三山五園”,就集中在一帶。
如今樹村南麵的華家屯,已經圍了一大片地。石詠路過時,坐在大車能依稀見到裡麵有些亭台樓閣在建,看來這早期的“圓明園”正在施工中。
然而樹村一帶,地勢則相對平整。村落東西兩側各自整出了數十畝良田,石家的五畝就在其中。樹村北麵,則尚且是一片荒山坡地。
石詠看了四下裡的地形,再仔細回想後世的情形。他記起樹村東邊後世成了正白旗村,西麵則是廂黃旗村。這些都是八旗出城駐紮建護軍營的舊跡。
想到這裡,石詠不禁摸了摸懷裡揣著的銀兩。西北郊這一帶,將來會因為這裡的皇家園林而大放異彩。家裡買個地都能擱在這些園林附近,也真是幸事。
隻不過問題就來了,他若是想在這裡做一點兒小小的投資,又該做何等樣的抉擇?
在琉璃廠擺攤擺了一天,過來問津的人不少,但大多是尋常百姓,覺得新奇。一問價格,立即被嚇回去了:“我說這位小哥,你修個碗,怎麼比買個新碗還要貴啊!”
石詠淡定地回答:“什麼時候您想修個比我要價貴十倍的碗,找我,就對了!”
“切——”
來人嗤笑一聲,轉身走了。
也有做不同工種橫向比較的:“小哥,我看旁人做鋦瓷的,價格比你便宜得多,你降降價唄!”
“鋦瓷”,是修補瓷器的另一種方法,是在瓷器裂紋兩側鑽孔,打上銅鋦釘將瓷器重新固定,同時也用蛋清加瓷粉修補裂縫。這種修法比石詠的“金繕”更為普及,也要便宜得多。
石詠一抬眼皮:“什麼時候您想修個薄胎碗,薄到鋦釘都打不進去的那種,找我,就對了!”
來人也隻是隨意問問,聽石詠這麼說,一笑,也走了。
已是仲春天氣,在戶外呆著卻還嫌冷。石詠在免費解答各種器物修補問題的過程中,喝了整整一天的冷風,到了傍晚,他摸著空空蕩蕩的癟口袋,回家去了。
他這是頭一天出攤兒,石大娘則在家整治了幾樣他愛吃的菜在家裡等他。石詠剛走到胡同口,就覺得那香味兒直往肚裡鑽。俗語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石詠精神上雖然並不執著於口腹之欲,可是這副身體卻肚子咕嚕嚕叫個不停,聞見這香味兒,簡直是胃口大開。
可巧在飯桌上,二嬸王氏開口問了一句石詠今天生意的情形,石詠筷尖本來已經挾了一塊肉,聽見王氏這麼問,隻能尷尬地笑笑,將那塊肉塞到弟弟石喻的碗裡,柔聲說:“喻哥兒,多吃點。”
他做了一番自我建設,才厚著臉皮對母親和嬸娘說:“今兒頭一天,我才曉得,想要開張……真是挺難的。”
豈料石大娘和王氏都沒說什麼,王氏依舊是那副溫溫柔柔的樣子,石大娘則更多鼓勵兒子幾句,說是做生意都是一步步起來的。
然而石詠卻知道,其實也不是沒有捷徑,他隻消拉下臉,去“鬆竹齋”看看楊掌櫃回來沒有,或是直接去找店主老板,說自己就是當初給那靳管事出主意修插屏的小夥子,沒準兒就能得店裡高看些,賞口飯給他吃。
隻是石詠骨子裡有股傲氣,再加上研究員做慣了,總覺得恥於求人,但凡還能靠自己一天,就還不想在人前低頭。
所以他又一無所獲地堅持了兩天,喝了兩天的西北風。
*
現實給了石詠沉重的一擊。兩天之後,石詠已經暗下決心,要是再沒有任何進項,他就一準拉下臉,爬上“鬆竹齋”去求人去。
石詠是個非常清醒的人,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眼下對他來說最要緊的是他的母親兄弟家人,要是連這些人都養不活,清高管什麼用,尊嚴值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