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鬆竹齋的老板一掀簾子出來,見到石詠當即開口:“這位小哥,請留步!”
上回因為那隻螺鈿插屏的事兒,石詠曾經見過這老板一麵。他聽老板招呼得客氣,連忙轉過身,作了個揖:“主人有何吩咐?”
那老板連聲說:“不敢!”當下也自報了家門,說是姓白,曾聽楊掌櫃說起過石詠,特地想請石詠到鋪子後院去坐坐,詳談一番。
石詠今天進來鬆竹齋,早已感覺出那夥計今兒客氣得不同往日,心知必有緣故。他沒有拒絕白老板,心想反正去見識一下這時候的古董行後院,也不是什麼壞事,順便帶寶鏡去開開眼。
他隨白老板穿過鋪子的門麵,見門麵後麵是一間精致的水磨青磚小院子,院子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纖塵不染,園子角落裡則種著石榴和玉簪,牆根兒處還有一眼巨大的石槽,槽內盛滿了水,幾十條長約一指的金魚在水中悠然遊動。
園子儘頭是一座紫藤架,架下設了茶座,隻見有一人施施然坐著,聽見聲兒便抬起頭來,衝石詠和善地笑笑:“你就是石詠?”
石詠點點頭,衝對方作了個揖,開口道:“正是!”
坐在他對麵的是個年輕人,穿著青色緞麵的常服,頭頂的帽子正中綴著一枚和田美玉,被從紫藤架漏下來的日光映著,反射著柔和的光澤。
“我姓陸,你可以稱呼我陸爺!”
對方話音剛落,石詠就聽見寶鏡在悄悄提醒:彆輕視了,這人不簡單,是個龍子鳳孫的樣子。
石詠伸手在心口輕輕地按了按,表示他知道了。
麵前這人,的確是個年輕人,看年紀與他相差仿佛,最多比他大一兩歲,眉目清秀,身形挺拔,再加上衣飾華貴精美,石詠就算是想輕視,也輕視不起來啊!
“陸爺您好!”
就算沒有寶鏡提醒,他也能猜出眼前這人的身份——因為上次那位嚷嚷著要修螺鈿插屏的靳管事,此刻正垂著雙手,恭恭敬敬地立在這人身旁。
石詠還清清楚楚地記得,上回靳管事親口說過,那件螺鈿插屏是十六爺要送進宮,打算孝敬宮裡貴人的。
這點曆史知識他還是有的:
康熙膝下,有序齒的第十六子,名胤祿。
胤祿——陸爺者,祿爺也。
“這麼多,詠哥兒,你確定旁人沒弄錯?”石大娘驚訝無比地詢問。
石詠也有點兒暈乎乎的,上回修風月寶鑒,總共才得了五兩銀子,還是包材料的;這回隻是兩個碗,竟然有十兩?
“沒……沒弄錯!”
是楊掌櫃硬塞到他手裡的,這樣還能弄錯?
“唔,你說的那掌櫃想得周到,知道咱們小戶人家,大銀錠子用得不便,儘數給的是碎銀。”石大娘喜孜孜將這包銀子收起來:“詠哥兒,這是你掙的,娘給你收著,以後給你娶媳婦兒!”
石詠:……
“娘,對了,咱家若是能存下個二三十兩銀子的話,能買點兒什麼麼?”石詠問。
石大娘想了想,說:“若有二十兩銀子,按說城外的尋常莊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咱們在外城,二十兩銀子自然過不了一年,不過若是家裡有個穩定的進項,或許二三十兩銀子能在城外咱家那五畝田旁邊,將那幾畝荒地也買下來。”
石詠登時生了興趣:天呐,石家在城外竟然還有地。
按石大娘所說,石家在城外是樹村村東那口兒有五畝薄田,原本全是荒地,是石詠的父叔還在的時候墾出來的。因石家在旗,沒有賦稅,便賃給了當地的農家耕種,地租收的並不多,因為原本出產就少,倒是給石家種田的佃農人很不錯,每年按時送地租上來,還總給石家捎帶點兒土產什麼的。
“娘,眼下正是農忙,咱先不張羅這事兒,等咱家佃戶上城裡來的時候,您再問問,若是能墾幾畝荒地,咱家也多個進項,也算是多些恒產不是麼?”
石詠早就算過,他老石家的穩定進項不過就那幾樣,隔壁院的房租、鄉下的地租、石大娘和二嬸王氏的女紅繡活兒。
前兩樣都有定數,而後者也就是這麼些,畢竟女紅繡活兒費時費眼,石詠說實話舍不得家中兩位女性長輩這樣操勞。
認真算起來,這石家的財產也並不算太少,有房子有地,箱子裡還藏著二十把舊扇子——但是問題出在可以隨時動用的財產太少,所以一到著急用錢的時候,石家就抓瞎了。
石詠一想到這兒,立即說:“算了,娘,咱先不著急買地的事兒,等多攢點錢,家裡底子厚一點的時候再說吧。再說了,喻哥兒年紀也差不多,我想給他找個師父開蒙,到時候買筆買紙都是費錢的,咱先彆把這些錢都花出去。”
他這話一說完,就見到堂屋那一頭有人影一動,似乎是二嬸王氏走開了。
石詠顧不上考慮二嬸的想法,拿人錢財,忠人之事,他好歹得將那一對白釉碗都妥妥當當地修至完美,才能問心無愧地將這十兩銀收入懷中。
於是石詠再也顧不上考慮自家的財政問題,而是集中精神去修那兩隻白釉碗。
當石詠將那隻白釉碗放在手中,仔細打量的時候,那種“熟悉感”又浮上心頭。這一對碗沒有款識,色釉也普通,因此單論這碗的價值可能的確不高,但是這碗型與釉色素淡脫俗,似乎透著主人審美不凡。
石詠心裡嘀咕,這不會真是那一位的碗吧。
不過話說回來,要真論起審美,那位,可以算是整個康雍乾三朝審美品味的巔峰了。
於是他開工,調大漆,補碗……
這次石詠修補瓷器更為精心,耗費的時間也就更長。尤其是那隻缺了一個口子的瓷碗,他用大漆補齊之後,反複對照打磨,力爭看不出絲毫人工補齊的痕跡。
在等待大漆乾透的時間裡,石詠又開發了一個小手藝——他會木雕,雕工很好,有天見到弟弟石喻在玩一根木棒,他順手接過來,三下兩下就將木棒的一端雕成了一個小人兒,偏生那形貌特彆像石喻。喻哥兒一下子喜歡上了,捧著在院兒裡瘋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