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突然結束,直播間的觀眾卻沒有感覺有什麼問題。
第一次隨意結束直播的時候,觀眾會悵然若失,第二次會不習慣,第三次會難受,第四次,第五次,第很多次之後,觀眾就會習慣。
徐軒選擇先獲取機器人技術!
那些飛船看著就覺得牛逼的情況下,兌換了製造也難。
不如先製造機器人這種能輔助後續製造的高科技產品,不但機器人的製造難度低,獲取難度也低。
但徐軒看著介紹,知道這款機器人的戰鬥力絲毫不弱。
能太空中作戰的機器人,能差到哪兒去?
太空作戰機器人,最大的作用是接舷戰!
在太空作戰中,大多都是兩邊通過飛船巨炮互相轟,機器人看似用不上。
但太空作戰不隻是有太空對轟。
還有飛船被損壞後的接舷戰,以及打到敵人星球上的戰鬥。
簡單來說,戰鬥都有目的。
比如古時候打仗是為了搶占地盤,資源,糧食,人口等等。
現代戰爭,打的多是話語權,其次是地盤資源。
未來星際戰爭,基本不會隻是消滅敵人,總得有點東西需要。
用大炮轟,那一下子把所有的東西都給轟沒了,就啥都沒了,打仗也就沒了必要。
而想要獲取東西,就需要接舷戰,活捉目標,或者抵達敵方星球,獲取需要的東西。
人類雖然已經有了摧毀星球的能力,但一般這種能力,都是弱小的人使用。
就像白頭鷹現在雖然很強大,但他不會到處使用核武器,欺負一些小勢力的時候,還是用常規武器打。
這不隻是因為各大勢力的約定,還是因為核武器丟下去,那他們也沒有任何收益!
機器人能在讓敵方飛船沒有反抗能力的時候撲過去。
也能大批量的進入敵人控製的星球內部,進行戰爭。
這也是完善整體作戰體係的一部分。
地星作戰方麵,整個作戰體係已經非常完善,但到了太空,單調到隻有飛船。
機器人的條件直接就能滿足的情況下,關於機器人的記憶湧入徐軒腦海中。
太空戰爭機器人,比起此前徐軒製造的機器人,隻多兩個名字,但實際上的戰鬥力區彆非常之大。
首先是速度上。
太空戰爭機器人在太空中的速度,可以超過第二宇宙速度。
靠著自身能源的推動的情況下。
也就是在有外力協助的情況下,速度能更快。
比如從高速飛行的飛船上開始加速!
在有大氣層的環境中,速度也能做到超音速。
在地麵上跑步衝刺的超音速!
最高每秒五百米!
如果是飛行,直接達到十二倍音速。
放在地星,已然無敵。
核能源反應爐,讓他的能量幾乎無限。
力量同樣極大,可以將核能源產生的能量通過能量武器的方式打出去,同樣也能將能量轉化為動能,一拳轟出去。
全身結構采用人造金屬材料,強度超級高,整個機甲的重量達到了十二噸。
全身材料用黃金的情況下,可能都隻有一噸重量,但用上特殊人造材料,重量直接翻十幾倍。
接受完記憶,徐軒都是驚歎,這是真的猛。
這不該叫戰爭機器人,該叫機械超級賽亞人。
能釋放能量波,能超快速度飛行,衝刺,格鬥也強到離譜,這不是賽亞人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