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基本上還是靠感覺吧。實際上,掛住第幾根攔阻索隻是判斷降落質量好壞的標準之一,適當的進場位置、下滑角以及速度也同樣重要。當然,最理想的著艦動作仍然是以掛住第二條攔阻索為標準,如果是掛住第一條,意味著進場位置太早,有撞擊艦尾和甲板的風險。”黃一歐仔細地講解道。“而掛住後幾條攔阻索,則意味著你在攔阻失敗情況下的複飛空間大大減少了,有墜海的風險。”
“感覺?所以並沒有一個設備提示什麼的嗎?”
“參照物當然有一些,但是並不是完全可靠,仍然需要靠大量的訓練來習慣。比如我吧,現在十次降落裡麵仍然會有一到兩次掛在其他攔阻索,以前不熟悉的時候更糟糕。不過,你問這個乾嘛?”黃一歐覺得這種純飛行技術上的問題好像和參謀作業工作沒什麼關係。
“哦,是這樣的,我突然想到一個東西。”李明鍇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示意圖。
“這是?”不知道是畫工問題還是概念太超前,總之黃一歐完全沒有看懂示意圖的內容。
“是這樣的。”李明鍇又在示意圖上補充了幾筆,解釋道,“我在想,是否可以在甲板邊緣設置這樣一種裝置,比如設置一麵大曲率的反射鏡,然後燈光通過鏡麵反射到空中,形成一個與海平麵成合適降落夾角的光柱。飛行員在著艦的時候,隻需要沿著這條光柱下的引導降,並根據光柱情況調整下降角度。”實際上,這就是前世英國人於1952年發明的航母光學助降鏡的原型。
“嘶,這真是個天才的設計啊!”於海波還在思考,黃一歐卻已經反映了過來。
“當飛行員在看見光柱時滑,這時就是正確的進場位置,這時候級可以開始下降。”黃一歐接過粉筆,在黑板上塗塗畫畫起來。“然後隻要保持在光柱範圍內,就是正確的下降角度。再然後就是順理成章地掛上攔阻索成功降落了。”
在黃一歐的解釋下,於海波也反應了過來,“真是個天才的設計,明鍇,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唔,其實,隻是剛才我恰好看見窗戶的玻璃反光。”李明鍇乾脆把英國人發明助降鏡時的靈感來源換了個說法解釋了出來。
“但是,航母艦體會隨著海浪起伏會不停地搖擺,這個裝置發出的光的角度也會隨著變化啊。”黃一歐想了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唔,其實我就是提出一個初步的概念,要完成成品上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你說的航母艦艇搖擺問題,還有光柱到底怎麼實現,這些都得交給專業技術人員解決。”李明鍇也就是突然想起助降鏡這個東西來,至於具體結構什麼的,他是兩眼一抹黑,但是隻要有了這個創意,相信以帝國的科技和工業水平,變成實物並不是什麼問題。
就這樣,李明鍇負責提出創意,於海波和黃一歐則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對這個創意進行可行性的判斷和完善,一天的時間很快就在討論中過去了。
“噠噠噠滴答......”直到開飯號吹響,三人才驚覺已經到了晚飯時間。
“走吧,先吃飯,明天繼續。”李明鍇招呼於、黃二人道。
黃一歐則一邊收拾著東西,一邊說道,“難得咱們仨那麼投緣,基地門口有家軍屬開的魯菜館,海參和糖醋魚都做得極為地道,我請客,今天咱們好好聚一聚,就當是慶祝了。”
“這......”李明鍇沉吟道“要不還是我來吧,你是航空作戰參謀請來幫忙的,按道理你是客,讓你請客多不合適。”
“嗨,那我還是艦隊老人呢。彆這個那個了,走吧。”黃一歐大度地擺擺手。
飛行軍官的津貼比同級的海軍軍官高得多,加上黃一歐性格豪爽,竟是一口氣點了十多個菜,又要了一瓶扳倒井。李明鍇一個南雲人,吃不出魯菜是否正宗,隻覺得海參極為肥美、石斑魚也很鮮甜。倒是於海波這個在島城基地待了不少時間的,對菜品讚不絕口。三人推杯換盞之間,愈發熟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