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1 / 2)

蘇縣令溫和地笑了一下,用一種很溫柔的目光看著唐譽:“好孩子,回去吧,這兒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能有人來救自己,蘇縣令很感激,這至少證明,他此前所幫助的百姓,並非都是白眼狼,但他卻不想陷對方於危險當中。

其實除了最開始得知消息心神震動時以外,蘇縣令早就想明白了,那個萬民書,得來的必定有詐。

忘恩負義之輩,當然是存在的,但不可能縣內所有百姓都是此等人。

這裡的百姓,目不識丁,但至少秉性淳樸,所以如果那些拿著萬民書的人不直說,純粹忽悠,或是以利誘之,他治下的百姓,又哪能防的了這種醃瓚手段?

但那些識字,明知其中含義卻依然簽下的百姓,依然令他心寒不已。

唐譽搖頭:“我就是為救你而來。”

他看上去頗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之意,蘇縣令看著他瘦弱的軀體,眸光微微一動,終是歎了一口氣道:“好,我隨你走。”

蘇縣令這樣說著,實際上卻並不報任何希望,隻是想著,先把人哄出府再說,而監管之人對他的看守並不算特彆寬鬆,發現之後,必然會重新把他抓回去。

到時他最多是受頓皮肉之苦,倒也無甚大礙。

隻要不供出唐譽,他也必然會安然無事。

當然,拋下老母獨自出逃,蘇縣令也可以想見,那些小人會給他潑什麼臟水,但名聲,又哪裡比得上一條人命?

蘇縣令並不怕背著一身汙名離開,反正他死後也不可能能聽得見彆人怎麼評價、議論他的,所以他還是能看開的。

這是個相當溫柔的人。

所以他才會倒黴。

唐譽想。

倒不是說好人做好事就是有錯了,而是很多環境,並不會給好人有善終的機會,至少大部分環境下,都是惡人過得更好,哪怕是那些很重因果的世界,壞人也並不會因此就減少,甚至在得到報應以前,還過了一段相當令人羨慕的生活,讓他哪怕死了,也讓旁觀者覺得懲罰太輕了。

遲來的正義,在唐譽看來,其實算不上正義,不過來了總比沒來好不是?

唐譽:“我去背阿姥(mǔ)。”

蘇縣令幼年喪父,跟隨寡母一起生活,好在族人厚道,所以自他考科舉,其實也沒遇上太多困難,隻是老太太與丈夫成婚八年後才生下的蘇縣令,因此到了現在,已經算是多活一天就是賺了的長壽之人了。

蘇縣令跟老太太,人生觀念都受了其父很大的影響,可以說,一家人的秉性都相當敦厚良善,因此蘇縣令做善事時,老太太從來都沒有阻止過,之前沒患眼疾時,還會把自己不穿的舊布料翻出來縫縫補補,做衣服給那些衣不蔽體的孩子穿。

這一點,大概就是蘇縣令跟其他好人不同的地方,他隻慷自己之慨,所拿出去救濟的銀兩,都是在確保不會影響老太太的情況下才拿出去的,不過老太太跟蘇縣令是一樣的人,所以她不僅沒阻止過蘇縣令的行為,還主動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質。

在很多人看來,這一家子都好得讓人不忍心說他們傻了。

所以蘇縣令死後,才會那麼的恨。

自己的死亡,雖然讓他對自己治下的百姓有了些意見,但以他良善的本性來說,這些意見並不會讓他去傷害彆人,但他的母親出事,就讓他難以忍受了。

這個年代,能活到‘知天命’年代的老人,就是見到皇帝,都有不跪拜的資格,將尊老幾乎做到了一個極致,官府也會替他們養老,所以蘇縣令死時,除了不放心母親因為自己而茶飯不思,並不對她的物質生活而感到擔憂。

但等他真正死後,方家因為記恨自己孩子的死去,將官府給蘇母維持生活的銀兩都克扣了,知情人沉默寡言,知情的百姓,則害怕得罪方家,連個偷偷接濟蘇母的都沒有。

當然,蘇母其實不是餓死的,她隻是因為受不了孩子的離世,受不了他們一心為彆人著想,卻被自己所幫之人害死,而選擇了追隨自己的兒子而去,不過就算她堅強的扛過了這一劫,日後的日子也大概率不會好過。

而在蘇母死後,卻沒人發現她已經死了,過了好幾天才被人所發現,但卻沒人讓他入土為安,直接被放家人扔進了山林喂狼,至於蘇家原本的宅邸,則被方家推平了重造。

整個過程,沒有人反抗,哪怕有些人,身無牽掛,既沒娶妻,也無老小需要養,但卻依舊連一個敢站出來的人都沒有!

種種行為,都造成了蘇縣令死後對百姓愈來愈深的怨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