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困難,因為擔心孫女,重病的爺爺臨終前寫信將孫女托孤給京市的老戰友一家,可蘇茵對於貿然去千裡外的陌生人家裡居住猶豫,這猶豫之際便被三叔三嬸算計,要保媒將她嫁給和平縣民兵連連長的兒子。
書裡的蘇茵得知此事,想逃走,可現在去哪裡都要介紹信,她一個孤女能逃去哪裡,加上周遭還有些二流子對她虎視眈眈,最終她被三叔三嬸半哄半騙著出嫁。
嫁人後,蘇茵過上了動輒被打罵的日子,一年半後高考恢複的消息傳來,她想參加高考,卻被書中的丈夫撕了報名表,在掙紮間摔倒毀了容。
後來的遭遇,書中沒再提及,想來不會好過。
而她之所以在書中會被提及,權因她是原書中男主舅舅的娃娃親對象,在背景介紹裡匆匆提到過這個炮灰女配的生平。
燒退,夢醒,蘇茵起初不太相信荒唐的一切,可接下來驗證了幾件事,全和那書中寫的一樣。最終,她給京市爺爺戰友家拍了電報,搞定了介紹信,這才偷偷買了火車票,坐上了前往京市的火車。
現在是1976年7月,書裡提到,還有一年多時間就要恢複高考,下定決心的蘇茵決定尋求庇護,隻要捱過這一年多時間,順利考上大學,自己便能迎來新生活。
再者,書裡提到,因為她長相太招人,三叔三嬸為了討好民兵連隊長算計她,周圍的二流子也盯上她,她一個孤女,再待下去遲早出事,遠離那個地方成了唯一的選擇。
夜色降臨,蘇茵收回思緒,抱著包袱靠在窗欞上,閉目休息。
再睜眼時,天已大亮,蘇茵沒有手表,隻看看窗外,旭日東升,應當在七八點左右。
“終於要到了!還有七八個小時就能回去了!”
斜前方,幾個穿著舊軍裝的男女麵帶喜色,幾人看著疲憊,可模樣挺好,不像是常年在地裡刨食的莊稼人,又不如城裡人精致。
“當了幾年知青,我都沒回去過,這回終於回來了!”
這兩年,有門路的知青陸續返城,隻要在城裡有工作單位接收,便能打報告返城,可城裡工作緊缺,哪有這麼容易。
“你家裡安排的什麼工作啊?”
“我在供銷社當售貨員,你們呢?”
“我在鋼鐵廠。”
“我在食品廠,我媽把她工作給我了。”
不管是國營廠還是供銷社,都是人人羨慕的工作,鐵飯碗,以後都是吃公家飯的。農民還在地裡辛苦刨食的時候,城裡有工作的已經能拿幾十塊錢一個月的工資,何其幸運。
火車上熱鬨,大家七嘴八舌說起來,知青和去京市的老鄉都討論著這兩年知青返城的政策,蘇茵聽了一耳朵,抱著搪瓷盅準備去接水。
接熱水的位置人滿為患,排起長龍,蘇茵被人戳了戳後背,轉頭一看,剛剛說自己以後會在供銷社上班的年輕女同誌笑盈盈看著她。
“同誌,你也是知青?要回城嗎?”
蘇茵搖頭,“不是,我是去京市...探親的。”
“啊?!我還以為你是京市人呢!看不出來呀...”年輕姑娘,臉圓圓的,笑起來有兩個酒窩,看著很親切,“我叫宋媛,回京市的,我看你這模樣以為是城裡人!”
宋媛這話不假,蘇茵雖說穿得舊,灰色格子襯衫洗得發白,可架不住人模樣好啊,瞧著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