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如今這個結局,她已然是知足了。他的夢想是做那萬人之上的國君,她的夢想,便是無論貧賤富貴,都要陪在他身邊,做他名正言順的夫人。如今他們都如願以償了,雖然途中少不了些磨折,但也算是苦儘甘來,終成眷屬了。
“對,”他攬著她的身子,去撫她鬢角掛著的珠花,滿目星輝道,“現在,隻怕連神仙都要羨煞咱們。”
** **
回到盛京後,恰逢科爾沁前來送親的諸王公要啟程回蒙古,皇太極不僅親自相送,並以金帛良馬厚賜了吳克善和其母傅禮,可謂是給足了科爾沁麵。
到了嘉禮後的第十日,皇太極甚至再度於宮中備陳百戲,大宴群臣。
盛京城近來是喜事連連,但都未有這次的嘉禮這般隆重。加之皇太極一向精算節儉,隻因新納了一位福晉,便如此大張旗鼓的慶賀之舉,更是史無前例。
這一舉動,令得盛京城中人無不有聞這位東側妃的寵盛,以至於八旗貝勒紛來遝至地入宮進宴賀喜,以討皇太極的歡心。多鐸貝勒甚至在自己府中殺牛宰羊,舞樂備至,來宴請皇太極和海蘭珠,以表祝福。
從前海蘭珠是默默無聞慣了,一下子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東宮每日都要收上數不勝數的禮品,各路宴請也是絡繹不絕,反倒是令她有些不習慣了。
接下來整個十一月,皇太極除了回書以責朝鮮,並於月初閱六部政績外,去早朝議事的次數,一隻手都數得出來。平日更是連宮門也懶得出,如同在東宮紮了根一般。從前他每日都要去崇政殿閱奏章,現在乾脆讓承政將奏章都送來了東宮批閱,頭天下午送的奏章,第二天下午來取,再送一批新的,如此往複。
這些日子,海蘭珠著實是低估了他的如狼似虎,總覺得他這會兒比二十歲時還要精力充沛,每天都要折騰到她腿軟也罷,還總愛趴在她肚子上嘀咕,“怎麼還沒動靜呢?”
看來是非常期待他辛勤耕耘的果實。
他們這樣如膠似漆,當然也惹出了不少的非議。從前眾臣的恭維,逐漸轉變成了憂慮,皇太極每日收到的奏疏中都有不少諫言,懇請他視朝勤政,勿荒廢政事。
十二月癸未朔,朝鮮國王以書來謝罪。
甲辰,佐領劉學誠上疏請立郊壇,並勤視朝,朝中請上尊號的聲音也越來越多。皇太極才終於答複諸臣曰:“諸臣奏疏,本汗皆一一過目,疏中諫言本汗應視朝勤政,所言極是。至於建立郊壇,請尊號,本汗尚未知天意所在,何敢遽行,果成大業,彼時議之未晚也。”
於是,皇太極終於恢複早朝議製,重新上朝理政。
海蘭珠終於能好好歇上幾日,遂將這一個月來贈禮的單子潦潦看了一遍,這才留意到一個熟悉,卻又令她生疑的名字。
漢軍正藍旗副都統——李率泰。
所贈之禮……不是彆物,而是絲帕。
海蘭珠遙想起當年在撫順將軍府上的種種來,心中隱隱覺得,其中必有深意。
於是她派了奴才去給李率泰捎話,不過多時,奴才便帶回了一封李率泰親筆信一封。
信中寫:“家父病危,彆無他願,懇請娘娘來府一見。”
看到這封信後,海蘭珠陷入了猶豫。
李永芳病危……作為故人,她的確應當前去探望。隻是這麼多年來,她與李家,沒有恩情,隻有恩怨。而李永芳想見她的理由,她左思右想,隻有可能是為了李延庚。
自劉興祚詐死投明一事泄露,其生前謀劃之事,從複州到寧遠,刑部每一件都查了個水落石出,李延庚自然也脫不了乾係。複州民亂,他是主謀之一,往後的次次與明的交戰中,他皆有通敵之嫌,且證據確鑿。
皇太極令其入獄論死,聽聞他本是死罪難逃,但李永芳手握□□哈赤所賜的免死令牌,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眼下李永芳時日無多,唯恐今後無人再替李延庚作保,才想到了她來。
隻是見了她,又有什麼用呢?
她不是什麼活菩薩,從前因為善良而吃的虧,已經足夠發人深思了。
她救不了李延庚,正如她救不了劉興祚。他們選擇了置身死於度外,曲線救國,便已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反複思忖之下,海蘭珠還是決定先將此事告之皇太極。
“聽聞李永芳這幾年身體一直不大利落……他也算是歸附我大金的第一位漢將了,早年與朝鮮締盟,他有頭功,若是真是病危,當前去探望才是。”
但皇太極顧念李延庚犯得是通敵之罪,還是打消了親自去探望李永芳的念頭。
如今金國早已不止區區八旗了,漢軍旗和蒙古旗的人數皆不在少數,何況其中還以戰俘居多,正是魚龍混雜,人心未輯。若他獎懲不分,繼續恩養李永芳一家,豈不是在縱容懷有逆心之人?
三思之後,他才決定道:“既然他想見的人是你,你便替我去看看他吧。”
海蘭珠知道皇太極有所權衡,遂按照他的意思,第二日便去了李永芳的府邸拜訪。
病榻上的李永芳,麵色枯槁,已是枯木朽株,行將木就。
李永芳見到她後,便是一聲掩麵長歎。
“一念之間呐……當年在撫順的那一念,又對錯何如呢?”
海蘭珠聽著他這一言,心塞不已。
十六年前,撫順城樓上……她曾對李永芳說:“要殺,還是降,不過是一念之間。將軍一念,或許能扭轉曆史呢?”
沒想到,她的一句箴言,令得李永芳棄城投降,也從此拉開了金國進取中原的序幕。
這便是她拚了命想要逃離前塵往事的緣由。
她這一路走來,有太多的指責,太多的罪名,她背不起……隻能屢屢用曆史的必然來安慰自己,以逃避良心的責難。
“也不怕告訴娘娘,我李某人……也不過是個孬種,後半生做了瞎子,上無顏祖宗,下有愧子孫。如今大限將至,隻有一事放心不下……”
海蘭珠憮然道:“大人請講。”
“先汗待我不薄……隻可惜,我李永芳教子無方,忘了過猶不及的道理……我越是逼他,越是壓著他,反倒是害了他。”
他長籲一聲,氣若遊絲,許久才緩過勁來。
“正如愚人食鹽之理,愚人食鹽不已,味敗,反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唯無益,反害之。我知道……若懇請娘娘救那逆子一命,實在荒唐,今日這免死金牌,李某就交托給娘娘了……也不奢望其他,若我那個逆子肯洗心革麵,恪儘職守,效忠大汗,就姑且饒他一命。若他還是不知悔改,就請娘娘替他了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