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比起魯儒來,這位皇子更得民心。魯地的書生又開口了,“大秦苛捐雜稅,讓人喘不過氣來,不知道皇子對這重稅有什麼看法?”
江洋看了一眼魯地的儒士,沉聲道:“大秦的稅收很重,不過,這一次的新稅製,已經經過了反複的完善,應該很快就會實施了!”
江洋並沒有說出這樣的話。
不過,他又命蕭何研究新的稅收製度。
現在還沒有完全融入進去而已。
看江洋如此平靜的樣子,應該是早有預謀的。
如此為民著想,豈不是儒家所期盼的仁義之道?
周圍的人見他如此為民著想,都是拍手叫好。
有這麼一個為百姓著想的人在,他的勞役也不會晚到。孔鮒的目光,也多了幾分敬佩,這樣一個為國為民著想的君主,可不多見。
孔鮒的眼神之中,依舊帶著一絲不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沒有按照儒家的理念,去施行仁義之道。
孔鮒對江洋說道,“不知道殿下對儒家怎麼看?”
孔鮒見江洋如此看重法家,心中也有些擔心,今後會不會被人欺負。
江洋平靜的說道,“各家各有所長,我們應該揚長避短,找到最合適的流派,最好的治理之策!”
而儒門,雖然有幾個固執的家夥,想要自尋死路,但是他們的實力都很強。江洋的實力,還在可以承受的範疇之內。
不管怎麼說,叔孫通和淳於月都是大秦學府的支柱。為江洋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彆是叔孫通,他的功勞最大。
看著魯儒一臉震驚的樣子,身為首領的孔鮒,估計也不想再和他計較了。
所以,他隻能接受這個結果。
“百家中,有幾個反對的派係嗎?”孔鮒眉頭一跳,看著江洋,他更加好奇,這件事情,他會怎麼做?
兩派之間,以法、儒兩家為代表。
江洋看著眼前的儒生們,沉聲道:“所以,我們必須要進行論戰,隻有論戰,大秦和讀書人,都會被他們所接納。
我要建立一個百家之家!”
孔鮒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說道:“他們都是一樣的。”
江洋點了點頭:“每個人都是這樣。
百家的理念,就像是一粒種子,在我大秦肥沃的大地上,肆無忌憚地生根發芽。"
然後,就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孔鮒聽了江洋的話,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麼,他以儒家的名義,對著江洋行了一禮,“我魯地所有的讀書人,都願意與我一起,在我秦國傳道,以我所學,以我所學,儘我所能!”
魯地的讀書人,如孔鮒,大多都是六十多歲的人了。
此時教導徒弟,才是最聰明的做法。以徒弟之名,立下大功,可傳萬世。見到孔鮒如此,魯地的書生們也都跟著行禮。
叔孫通更是佩服地看了江洋一眼,孔鮒的案子,已連續好幾日沒有結果了。
可今天,他卻被太子的一句話給說動了。叔孫通大喜,孔鮒承諾以傳授知識為榮,以後就是他的同事了。
最終,叔孫通並沒有把這門功法當成必須要學的東西,而讓他們翻臉,這才是叔孫通想要的。
江洋和孔鮒以及其他的儒家學者說了一些話。武館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李斯站了起來,對著江洋施了一禮,道:“學院的事情解決了,那我就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