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醫館學堂(2 / 2)

“第二,土地都到了士族門閥的手中,每次發生災害之後,百姓貧苦無依,不但沒有土地可分,反而不得不賣掉原有的一點薄田,換得少許錢糧勉強度日。因此每次天災,便是百姓愈發窮困,門閥大發國難財之時。”

“第三,醫者數量稀少,而且每個醫者敝帚自珍,不願廣傳醫術,據我所知,即便是晉陽城中,醫館也不足百處,而且診金高昂,尋常百姓即便是日常生些病痛,也極難看得起,更何況瘟疫之時?”

華佗連連點頭:“太守一言,茅塞頓開啊!我大漢何等強盛,天朝上國,如今連年災害,國困民貧,要害正在此處。老夫明白了。”

劉赫笑道:“先生明白什麼了?”

華佗說道:“前麵兩條,老夫一介草民,無能為力,隻是這第三條,廣播醫術,正是老夫力所能及之事。年年補漏,不如治其源頭,唯有天下醫道興盛,方能真正解了這瘟疫之害啊。”

劉赫眼睛大亮:“這麼說先生是答應了?”

“如此為國儘力的良機,老夫豈有拒絕之理?願效犬馬之勞!”

“好!”劉赫一拍桌案猛然站起,但是傷重初愈,險些摔倒。

“有元化先生如此神醫傾心教導,短短幾年之內,必然能有眾多良醫湧現,真乃百姓之福也!”

“太守過獎了,嗬嗬。”

這時張勇也補充了一句:“兗州和冀州瘟疫一事,先生也不必憂慮。這兩州富庶,不比我並州,即便有瘟疫,隻要不是太過嚴重,也足以應對。而且我雁門也會向朝廷上奏說明此事,雖然未必能有多少作用,但是至少也可讓他們有所預防,料來無礙。”

“不錯不錯,將軍所言極是,如此老夫便徹底安心了。”

劉赫大喜不已,趁興下令:“明日便於城中選好醫館的地址,地方務必要大。平日裡看病救人,同時另設偏院,隻要是心懷仁心之輩,願意前來求學者,皆可在醫館內隨先生學習,先生以為如何?”

華佗連連讚歎不已,喜不自勝:“如此甚妙,功德無量啊,老夫敢不儘力乎?”

宴席之上,眾人歡喜,觥籌交錯,氣氛愈發熱烈了起來。

短短三天之後,在安漢商行同一條大街上的不遠處,足有六間門麵之大的一處醫館,正式開張。

一間醫館的開設,對於一座城池而言,本就是令人欣喜之事,而這間名為“懷仁堂”的醫館,則更是引人注目,原因就在於,開業這天,竟然有劉赫、關羽、崔鈞等人全部到齊,甚至於此地百姓從未見過的劉赫父親劉潛,也出現在了這裡。

原來為了配合醫館的日常藥草所需,劉赫專程派人去將培育藥草的徐師傅祖孫二人接了過來。而劉潛本就和徐老相識,這些年時常去藥圃中與徐老作伴,聽說此事,也乾脆舉家一起遷了過來,一是為了找些事情做做,二也是為了經常能見到自己的兒子。

劉赫拗不過父母,也隻得答應了,讓自己這個老父親跟著徐老和華佗做些雜活。

醫館開業,門口人頭攢動,而加下來劉赫宣布的事情,頓時讓城中所有人都驚喜不已。

這間醫館不但替人看病,同時還免費招收弟子學徒,隻要心中有仁義之念,都可前來學醫,這個消息幾乎讓城中諸多百姓都沸騰了起來。

接下來,劉赫還明言,說坐館的華佗先生,醫治好了包括自己在內的軍中多名幾乎喪命的重傷員,醫術極其精湛,便讓大家的情緒愈發激動起來。

隻這第一天,便有數百人湧來想要向華佗學醫,隻不過在錢理和華佗的親自把關之下,淘汰了其中絕大多數動機不純,或者天賦太差之人,最後千挑萬選之下,隻留下了五六個人,能夠在醫館中跟隨華佗學醫。

但是儘管如此,劉赫依然信心十足,隻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自己治下必然醫道昌隆,雖然醫館本身並不賺錢,甚至可能還要自己常年補貼,但是這於民於軍,都將有大大的裨益!

對士兵而言,自然不必說,即便是百姓,他們的身體更加康健,才能耕種更多土地,進行更多勞作,如此一來,自己的賦稅自然也多了,百姓的日子也好了,也才會時常上街購買其他物品,商貿自然也愈發繁榮,看似虧本之事,其實實在是一舉多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