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軍回朝(2 / 2)

劉赫一聲令下,大軍就此朝洛陽城開拔而去。

劉赫等人剛剛走到洛陽南城門之外數百步的地方,就遠遠看見城門口聚集了一大群人。

“主公……”

崔鈞提醒了一聲,劉赫看了看前方,也納悶起來。

“走,過去看看。”

劉赫打了個招呼,帶著崔鈞,關羽等人快馬跑了過去。

剛剛來到近前一看,劉備三兄弟赫然位於最末尾,看他三人神情,即便是張飛此刻都是低著頭,不敢張揚。

忽然,崔鈞好像看見了什麼,整個人都有些驚喜,趕忙下了馬自己跑上前去。

不等劉赫等人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見他忽然對著一名身著文官朝服的中年儒士跪了下來。

“孩兒拜見父親!”

劉赫等人一驚。

“那便是崔州平的父親,當朝九卿之一的廷尉崔烈?連他在這群人中,都尚且位居第三排,那前麵兩排的這幾個人……”

眾人也趕緊下了馬,步行走了過去。

“在下劉赫,見過各位元老大臣和前輩賢達。”

劉赫恭恭敬敬一揖到底,關羽等人不敢造次,自然也跟著他一樣行禮。

站在最前麵的,是一名麵色紅潤,身材清瘦的中年人,他臉色十分和善,看著劉赫一行人行禮,便伸手虛扶了一把。

“諸位將軍國之棟梁,今有大功於天下,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劉赫哪裡還看不出來,這數十人多是朝廷重臣,還有一些雖然沒有穿著朝服,但是顯然地位也不同凡響,而這些人,顯然就以這位說話之人為首,其地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在下官職低微,怎敢勞諸位高賢親自出城相迎,實在誠惶誠恐。”

為首那人沒有說話,隻是滿臉笑容,一直看著劉赫,似乎很是滿意的模樣。

這時,崔烈帶著崔鈞走了過來。

“嗬嗬,不瞞劉太守,當初董賊奉迎天子回洛陽,我等重臣出城十餘裡相迎,雖說多半是尊天子,但彼時董賊之功,也當得起此禮。劉太守漢室貴胄,而且此次居功至偉,更甚老賊,我等出城迎一迎,也是理所應當。”

他這番道理說得倒也不差,劉赫也就沒有再過分謙讓。

“多謝崔廷尉厚意。對了,在下未請教諸位高姓大名?”

“哈哈,便由老夫來為顯昭引薦引薦。”

崔烈首先便指了指為首那人,語氣忽然變得有些鄭重起來。

“這位乃是當朝司空,臨晉侯,楊彪,楊文先。”

“什麼,楊彪!”

劉赫看著這個麵容平平無奇,氣質也毫無鋒芒的中年儒士,心中卻是驚濤駭浪。

弘農楊氏,祖先是西漢昭帝時期丞相楊敞,之後楊震、楊秉,還有楊彪的父親楊賜,都曾官居三公之一的太尉,原有曆史中,楊彪曆任司空、司徒、太尉,楊家也是四世三公,在經學界以及朝堂之中,地位幾乎不遜於袁氏。

這個楊彪對漢室王朝可謂忠心耿耿,即便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朝中對其也多有忌憚之意,屢屢設法試圖將其除去,甚至汙蔑他和袁術串通謀逆,想辦法要將楊氏滅族,之後孔融趕來為此與曹操爭辯,而楊氏也實在沒有什麼罪證被曹操找到,所以無奈之之下曹操將他放了。

不過最後楊彪自己見漢室將衰,曹氏日益壯大,自己無能為力,便托辭腿疾,從此辭官隱居,直到十多年後,曹丕篡漢,多次去請他出來任職,都被楊彪拒絕。後來曹丕拜其為光祿大夫,賜延年杖及馮幾,允許戴鹿皮冠,但楊彪都棄如敝履,仍舊隻穿布單衣和皮弁,可謂一點麵子也不給。

劉赫忽然想到一件事:“這楊彪年齡與崔烈相仿,而且看他二人似乎也是有不淺的私交。楊彪家世顯赫,早早被舉為茂才和孝廉,但朝廷多次征辟他都推辭不缺,直到三十多歲才出來做了一個議郎,與當初崔鈞口中那位借崔烈之名,來信勸阻我過早去洛陽與董卓爭鋒之人的情況,好像完全一致啊……”

他對此幾乎已經完全肯定,看了看楊彪,忽然對他拜了再拜。

“赫謝過楊公當日提點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