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荀氏辯論(2 / 2)

而在大殿主位上,還坐著兩名老者,在二人的周圍,還有一些其他和他們年齡相仿之人,不過這些人看起來都是觀戰之人。

兩人論完之後,這些人紛紛撫掌叫好,尤其以同坐其間的荀顯得最是高興。

“哈哈,好好好啊,文若和友若的辯論,一向是咱們家族最熱鬨的,好在我前幾日從雁門趕了回來,不然豈不是要錯過這等盛事?隻可惜公達小侄子從來不喜歡跟人辯論,不然你要是也參與進來,一定更加精彩啊。”

荀目光看向了自己下首的一個大約三十來歲的儒士。

那儒士微微一笑,對著荀拱了拱手。

“攸微末道行,不敢與諸位兄長和叔父相比。”

他這聲音十分柔和,遠不如荀那般鏗鏘有力,若是音調再尖細幾分的話,隻怕旁人還以為是個小姑娘的聲音。

荀一聽他這聲音,馬上就顯得有些不耐煩起來。

“哎呀,公達啊,你從小就這樣細聲細語的,跟是個黃花閨女似的,就是郭家的那個病秧子,聲音都比你更顯有男子漢氣概,這怎麼行嘛。這次我去雁門數月,那邊的百姓還有胡人,那才叫一個豪邁大丈夫,乾脆過些時日你隨我一起去見識見識,說不準能給你改改脾氣。”

荀自顧自就大大咧咧喊了起來。

對麵的人還沒說話呢,為首的那兩位老者忽然開口了。

“好了,公薦,公達一向就是這個脾氣,亦無不可,你就不必強人所難了,也不曾有哪位聖人說男子必須血氣方剛,豪邁異常,你就不必總拿此事來提了。”

荀一看家主都發話了,隻能努了努嘴,悻悻一笑。

荀和荀諶二人也趕忙對著二位家主恭敬行禮,等著家主的點評。

潁川荀氏,這一輩的家主有八人,便是著名的荀氏八龍。隻不過其中六人終日隱居治學,除非家族有大事發生,不然基本很難請動他們。

而如今真正主事之人,乃是八龍之中排行第二的荀緄,也就是荀的父親,還有排行第六的荀爽。而方才說話的,便是荀緄。

“如今家族中年輕一輩之中已成年的男子,有二十餘人,十常侍亂政,董卓更是禍亂國祚,我荀氏依照祖訓,本不當出仕,去歲董卓廢立天子之後,連文若的守宮令也已辭了,回家治學。”

眾人微微點頭,荀氏一向以治學為首,治國為輔,國有明主則輔,國無明主則隱,這是家族數百年傳承下來的祖訓。

荀緄話音一轉:“不過如今二十鎮諸侯討董,天下諸侯大爭之勢已成定居,昏主明主,皆不在少數,爾等子弟,各選其主,出山相助,也是分屬應該,如此方能保我家族長盛不衰。”

“既然文若和友若有心出仕,又一時難以勸服對方,那便各自前往洛陽和渤海,其餘人等,也是一樣,無論爾等願意輔佐誰人,家族皆不加以乾涉,不過有一條原則,眾子弟必須牢記,那便是在外輔佐主公,斷不可借助家族之力相幫。我荀氏一族,絕不偏向任何一方諸侯,也不會以家族資源為爾等開道,在外一切,都要隨汝等自便。”

他這聲音雖輕,語調雖柔,可在座的人,沒有一個敢有所輕視,一個個都十分恭敬地回了一句:“謹記家主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