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一章 眾臣心思(2 / 2)

“唉……陛下何其不幸啊,大將軍也是,您何必……”

王似乎想抱怨兩句,卻被盧植拉了回去。

劉赫看了看他們,說道:“諸位臣工,對朝廷一片忠心,對我劉赫也有提攜之恩,在下必不忘懷,隻是如今多事之秋,朝廷事務繁雜,千頭萬緒,在下實在難有此心。諸位若是有心,不妨多為朝廷分憂。在下還有軍務在,先行告退。”

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留下數十位大臣,麵麵相覷。

蔡邕有些憂慮道:“我聽說大將軍如今軍糧不足,又免去了冀州今年的稅賦,隻怕最快也要明年才會出征洛陽,甚至更晚,夜長夢多,太尉可有何良策?”

“是啊,我等家族,如今已與大將軍榮辱與共,休戚相關,他不著急,我等可不能不急啊。”

說話者是京兆杜家的家主杜畿,杜伯侯,是現任京兆尹。早在劉赫進洛陽後不久,原任京兆尹司馬防,便以母親辭世,需要守喪為由,辭去了官職,之後便由杜畿接任。

眾人之中,隻有楊彪和盧植,似乎不那麼急切。

盧植說道:“我等本也沒打算如此輕易就讓大將軍登基,既然早有所料,又何必如此不甘?”

“那也不能就這麼等下去吧?”王顯然對今的成果十分不滿。

楊彪眯著雙目,似乎在想些什麼,王喊了他一聲:“太尉,我等家族之中,就以你弘農楊氏為首,你可要說句話才是。”

不料楊彪卻笑了起來:“哎呀,自古以來,這皇位都是讓人爭得頭破血流,何曾見過麵對皇位在眼前,卻爭相退卻而唯恐不及的?怕是說出去也沒人信啊。”

王急了:“誰問你這個了,我等要你拿個主意。我已年近六旬,你也五十了,崔司空五十有二,在場諸位,還有比你我都年長者,我等還能有多少壽數?如何能等得起?若是不能在還鄉,或離世之前,辦成此事,待我等走後,家族後輩,可如何是好?”

“是啊,如今隻有這擁立之功,做了從龍之臣,才能蔭蔽我等家族子弟,讓他們得以於朝中立足,當初我等擁戴他劉赫,所圖者無非不也就是如此麼?”

王看向說此話之人,卻是晉陽王氏的家主王柔,算起來也算自己同宗的遠房侄子,不由向他投去了和善與讚許的目光。

崔烈安撫眾人道:“諸位不必著急,大將軍既然暫時選擇按兵不動,自有其道理,我等雖然多已年邁,但體總還康健,總不至於急這些時,再等等何妨?”

他本是好意,沒想到就這一句話,反招來不少大臣的不滿。

“司空你倒是悠閒。你那次子崔州平,當年大將軍還在鄉野訓練鄉勇之時,就已跟隨在側,如今和荀氏二子一樣,是大將軍親信,他自然是朝中重臣,大漢肱骨,你當然不用著急,站著說話不腰疼。”

“誒,你們怎得這般說話?”崔烈被說得也有些惱怒起來。

這時楊彪忽然開口。

“好了,都是朝廷大員,吵吵嚷嚷,成何體統?”

他聲望極高,他一發話,眾人自然安靜下來。

楊彪說道:“大將軍既然答,拿下洛陽之後便接受禪讓,那此事便已成定局。我等所要想的,便是如何讓他早發兵,除此之外,彆無他法。”

他這一說,眾人如撥開雲霧,見了青天。

“嗯,太尉言之有理,如今大將軍新得冀州之眾,麾下數十萬精銳之師,區區袁術和曹等輩,根本不值一提,隻要大將軍肯發兵,洛陽唾手可得。隻是不知大將軍回晉陽多,對此卻毫無動靜?數前在朝會上,反說要冀、並兩地休養生息,這是何意?”

楊彪思索片刻後說道:“想來大將軍定是有所後顧之憂,我等不如好好打探一番,看他究竟有何顧慮,然後設法解決,他不就無話可說了麼?否則任憑我等磨破了嘴皮,非但無用,反會招致大將軍怨憤之心,豈不是事與願違?”

眾人聞言,紛紛撫掌叫好。

“對啊!若能如此,我等趁此立下功勳,後新朝初創,他還不要多多提拔我等家族子弟?妙極,我等這就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