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朝議定論(2 / 2)

“此事萬不可行。京兆尹之言,無非是委任一人為涼州牧,再令地方太守、縣令,軍政合一,如此令不少將領兼任地方官,或地方官兼領軍務。雖可省去不少官員空缺,但地方權力過重,與諸侯無異。”

杜畿說道:“若是尋常之時,政權與軍權,自當分離。然如今朝廷廣缺賢才之士,若有適宜之人,暫從此例,於國於民,亦有裨益。待新秀人才舉薦出仕,涼州各地又逐漸安定,陛下再收其權而分之,料也不遲。否則這七郡數十縣,所缺官吏,何止百餘?朝廷各地本就缺少執掌之士,再從各地調派如此之多的能臣前往,難免衍生動亂,或使政令有所不暢。”

這時,王謙也出列:“所謂事急從權,京兆尹之意,雖與朝廷慣例,有所不符,卻也不失為一良策。何況江山社稷,長久存續,便需朝廷吐故納新。若是隻重幾個已有功績的賢才,而不給與年輕才俊以機會,則官員空缺之位,隻會漸增多,且青年士子,亦會對朝廷心生失望,於國於民,絕非益事。至於地方官員權力過大,也並非什麼大患。朝廷會委任前往涼州者,必定是經過層層考察,品行敦厚的忠義之士,且陛下英明神武,慧眼如炬,必不致使地方坐大威脅中樞。”

這兩人說得頭頭是道,句句話都在理上,盧植雖然神色之中依然能看出不服氣的樣子,卻也沒有再駁斥。

劉赫看向了一直沒有說話的楊彪,問道:“未知太尉對此,有何建議?”

楊彪一直都是一副閉目養神的樣子,聽天子召喚,趕忙出列。

“老臣年輕之時,被舉為議郎,雖已算朝廷官員,卻一直不得重用。後來,前任京兆尹病故,老臣時年不過三十有一,得以被朝廷委任為京兆尹,坐鎮京畿重地數年之久,這才使得老夫,從一個年輕識淺的小吏,成為稍有德望之人,方能為江山社稷,略儘綿力。”

“涼州乃苦寒之地,地廣人稀,戈壁遍布,昔年桓帝在時,涼州一州賦稅,尚不如一個冀州魏郡。正合於年輕人,磨練心,增廣見聞,也好為後報效朝廷,打下根基。太常等人之言,即可解決朝廷當下用人之困,亦可磨練才俊,一舉兩得,老臣以為可行。不過陛下聖明燭照,自有明斷,老臣年老昏聵,許有不察之處,伏請陛下聖斷。”

他這一番話,幾乎就是把之前王謙、杜畿等人的話,做了一個總結,還拿自己年輕時候的經曆來了一個“擺事實,講道理”,讓朝中大臣,多數都暗暗點頭。

“既然太尉也這麼說,那朕就姑且一試。京兆尹、太常,你等既然如此提議,那涼州出任官員,可有建議?”

王謙向前一步,說道:“老臣以為,鎮東將軍處事沉穩,謙遜大方,作戰勇猛,謀略高超,既然諸位大臣以為州牧之例不可開,那可以張將軍為涼州刺史,賦以假節鉞之權,當是最合適不過。”

“四弟啊,嗯,這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劉赫微微點頭。

關羽和朱燁,聽了之後,也是麵露喜色,他們倆可不管什麼朝堂的爭議,是他們看來,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好處理當自家兄弟排在前頭,所以方才還對杜畿等人有些不滿的關、朱二人,這時頓時怒氣全無。

王謙接著說道:“威武郡由當年馬騰將軍鎮守,不說富足,卻也向來安定,且旁邊北地、漢陽、安定三郡,還有並州的雲海郡,都是朝廷治理已久的富庶之地。如今馬超將軍勇猛更甚乃父,對威武郡更是了如指掌,雖是年輕,卻也足當大任,臣以為可令馬超將軍出任威武郡都尉,代行太守事。”

馬超一聽,也是神色一喜,能夠回到威武郡做都尉,可比去其他任何地方做一個太守,都讓他歡喜。

“太倉令盧雍,家學淵源,文武兼備,於太倉令任上,一向處事謹慎,從無過錯,可調為敦煌太守。北地郡都尉皇甫昌,此人不但多有名將之風,且為人溫文爾雅,風評極佳,可調為酒泉太守。”

盧植和皇甫嵩兩人紛紛一愣,盧雍是盧植的侄子,皇甫昌是皇甫嵩長子,他們萬沒想到對方會把這兩人舉薦出來,這讓他們也不便再加以反駁了。

許久之後,朝會結束,涼州十多個重要官職,幾乎都依照杜畿、王謙等人的提議去辦了,所有官員,旨到之後,十五內出發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