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救人有方(1 / 2)

幾位大臣剛剛退走,劉赫就轉頭問向荀攸:“公達,明日朝會之時,可有良策,令眾臣出麵保下大猛?”

他知道,馮芳乃是三朝元老,漢桓帝時便進入中樞,之後執掌大司農印至今,與朝中諸多大臣,或是同鄉,或是姻親,或是門生故吏,他既然鐵了心要大猛償命,必然會連攜諸多大臣,一同勸諫,到時候群情洶洶,自己可就難辦了。

崔鈞也是麵帶憂慮:“此事發生不過在須臾之際,馮芳便能帶著王晨和鐘繇二人,一同來麵見陛下,足見此人於朝中之聲望,朝會之前,我等須得準備完全才行。”

“州平所言不差,三位有何妙策,速速說來,好好商議一番。大猛即便果真殺了那馮欒,一來是無心之失,二來馮欒也是自尋死路,何況朕虧欠大猛良多,無論如何,也當保全他性命。”

劉赫態度極為堅決。

崔鈞皺眉道:“原本陛下本就有特赦之權,以大猛將軍之軍功,陛下將其赦免死罪,發配酒泉或雲海一兩年,充作勞役,也在法理之中。隻是如此一來,難免會讓馮芳等一眾大臣,心存不滿。”

“嗯,朕所慮者,也是如此。”劉赫點頭道:“如今朝局看似穩定,然朝中三派,各有主張。太尉一黨,人數最眾,他們主張以世家之力,治理天下。道準、公威、廣元等人,則主張天子恩澤,當普惠萬民,人人皆可為國效力,但凡有能力者,皆可出將入相。而司徒王允為首的部分大臣,對朕忠心,卻又不願開罪楊彪等諸多大臣,首鼠兩端。”

“這三方製衡,雖然得以暫時穩住朝局,然而卻經不起半點風浪。朕就怕大猛一案,便是掀起朝堂上百丈巨浪的一股狂風,如此,則朕便是大漢罪人矣。”

劉赫其實還少說了一個人,就是司空崔烈,這家夥雖然兩個兒子都在朝中身居要職,長子一方太守,次子更是自己身邊親信,可是這位堂堂司空,雖然在大事上一直與自己站在一邊,但尋常小事,他總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之像,比起王允,也好不了多少。

隻是劉赫礙於崔鈞情麵,不便將他的名字說出來罷了。但劉赫自己每每想起王允和崔烈二人,都要忍不住在心中罵一句“老狐狸”,光想占好處,卻不肯為自己這個天子承擔半點風險,兩頭都不想得罪。

也正因如此,劉赫才對明日朝議之結局,實在提不起半分樂觀情緒。

不過他雖然不說,但崔鈞也深知自己父親的秉性,一聽劉赫指責王允,崔鈞的臉色也有些羞愧起來。

“陛下放心,臣稍後便回到家中,定要勸得父親在明日朝會時,力保大猛將軍。”

劉赫滿是欣慰地看著崔鈞:“崔氏一門忠烈,能為大局所計,朕心甚安。不過……”

他語氣一黯:“司空門徒終是不多,要想與馮芳等人對抗,隻怕難如登天啊……”

“嗬嗬,臣以為陛下倒是多慮了。”

荀攸淡然說了一句,讓劉赫頓生疑惑。

“公達此話何解?莫非你提議朝會商議,已是成竹在胸?”

荀攸說道:“臣提此議,一是緩兵之計,二是為探明虛實。明日眾臣以何等態度處置此事,儘皆無妨,哪怕他們眾口一詞,要求將大猛將軍處斬,陛下也可以此番陳留大獲全勝,不宜見血為名,暫緩執行。”

“隻是暫緩?那大猛不還是死路一條麼?”劉赫有些急切。

荀彧走上前來,笑道;“陛下乃天下第一英明睿智之人,豈會不知其中奧妙?隻是關心則亂,故此忘卻罷了。陛下莫非忘了,今年乃是陛下三十壽誕,一個多月前,八月十二,眾臣進諫為陛下賀壽,陛下推辭,說大戰未畢,前線尚在浴血,後方怎能大擺筵席,故而將壽宴推辭。”

被他一提醒,劉赫這才想起,自己這一世乃是公元164年農曆8月12所生,如今正是194年的九月底了。

“文若之意是……”

荀彧說道:“天子誕辰,大赦天下,名正言順,任誰來了,又如何能挑出理來?隻要將大猛將軍判下斬首之刑,再以大勝之名,暫緩執行,隨後臣等再提壽誕之事,陛下借此大赦,如此,即可安撫馮芳,亦能救下大猛將軍,同時又不留下些許話柄,豈不是三全之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