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兩份榜文(2 / 2)

“看文若神色,莫非已有對策?”

荀彧上前道:“對策不敢說,不過些許淺見而已。臣鬥膽觀陛下氣象,卻也見到陛下有成竹,想來陛下亦有良策。”

劉赫和荀彧,默契一笑,卻讓錢理滿頭霧水:“你們到底在說什麼啊?我怎麼……怎麼一句也聽不懂?”

劉赫看著他這懵懂的表,不覺發笑:“哈哈哈……道準啊道準,處理內政,核算錢糧,你是一把好手,至於這軍機謀略,你就遠不如文若矣。”

錢理摸了摸腦袋,隻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劉赫對荀彧說道:“文若向為朕知己,此計不必說出,朕便知文若所思所想,定與朕相同。”

“臣也如此認為。”荀彧笑著說道。

“既然如此,那文若自去辦就是。”

劉赫揮了揮手,荀彧領命之後,躬退了出去。

僅在半之後,又一則招賢榜文,從洛陽城四門,由一隊隊騎兵護送,朝著四方疾馳而去,送至各州郡之中。

這份招賢榜文,卻是十分奇特,不但內容簡單,行文也是堪稱通俗至極。

“朕由先帝禪位至今,已有多年,一直殫精竭慮,如履薄冰,每所思,便是一統天下,令四海重歸安定。如今益州劉焉篡逆在前,豫州曹不軌在後,國事十分艱難。整頓兵備,迫在眉睫。”

“然而國庫空虛,難以支撐,因此朕頒行新政,致使諸多豪門大族,心生怨憤,背棄朝廷,轉投賊人門下,其行雖然罪大惡極,卻也有可憫,朕不加怪罪,並通令各城,對這眾多家族,不準刁難,一律放行。”

“他們一旦離去,朝廷必有官職空缺,後每年舉薦人才,也定然難以湊足,此乃大好良機,但凡有識之士,該當趁此良機,前來歸順朝廷,建功立業,名垂青史。劉焉老兒,病體垂危,曹此賊,坐擁地利,也屢次難以戰勝我軍。待朝廷整兵完畢,此二賊轉眼可滅,想來不過數年光景,那時天下歸一,再無戰事,一旦錯過此時,大丈夫再想建功,卻是悔之晚矣。”

“不過朝廷法度,不可輕廢,上至王宮貴胄,下至平民百姓,新政施行,人人必須遵守,無論誰來投靠朝廷,為國出力,要封賞,要爵位,都不在話下,若想要憑借功勞,對新政陽奉違者,這等自私小人,還是速速去劉、曹二賊麾下為好,大漢朝廷,煌煌天國,不屑用此等魑魅魍魎。”

這份招賢榜文一出,引起了震動,卻遠勝於當曹的那一份。

“陛下這份招賢榜文,行文未免也太……太不正式了吧?”

“就是,我看這文采方麵,陛下就輸給了那曹了。”

“休得胡言。陛下這份榜文,雖然文采稍遜,卻言辭懇切,既無吹捧之語,更無假話大話,我看比起曹那份,要誠意厚重得多。”

“說的也是。曹那份榜文,一看便是文士代為書寫,辭藻華美,語句靚麗。而這份榜文,卻定是天子本意無疑了,單就此一節來看,在下也覺得洛陽天子,更為可信。”

一時間,街頭巷尾,茶樓酒肆,人人都在議論這兩份招賢榜文,整個大漢各處,都有人在猶豫不前,躊躇不定。

,

,

,

,

,

,

,

支持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夥伴!找不到書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