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三撫二剿(1 / 2)

聽得入迷的劉正,也出言催促起來:“是啊,賢弟快說快說。”

“遵命。”諸葛亮此刻早已沒有了初進宮時的那份緊張,他雲淡風輕,從容不迫,毫不避諱地走到了劉赫的麵前。

“這招撫其一者,在於撫民。既是要爭取民心,使萬民重新歸於朝廷,不再安心做那些諸侯的子民,如此,則朝廷之威日盛,諸侯之勢日衰。且不說錢糧、兵源、軍心、士氣了,倘使能令諸侯治下,各地烽煙四起,再由朝廷出兵征繳,如此裡應外合之下,曹操等人,彈指可滅。”

劉赫微微頷首:“說得有理,其二呢?”

“這其二麼,便是撫其兵。劉焉、曹操、孫堅、劉備四人,皆有一流上將,招兵買馬,訓練士卒。為將者忠心不二,為卒者奮勇向前,自然無往而不利,朝廷行強攻之策,自然艱難萬分。假使其將士懈怠,不再用命,則陛下與諸位將軍,複有何慮?”

劉正插嘴道:“父皇,我二弟說得極是。孫堅,劉備,劉焉三方兵馬如何,孩兒雖然不知,可那曹操的兵馬,委實雄壯,比起四叔和高將軍的精銳,也僅遜色半籌而已,軍中更是猛將輩出,尤其那典韋,就算孩兒和三叔聯手鬥他,也是勉強,而且他們廝殺作戰,勇不可當,強悍無比。”

“還用你說?”劉赫瞪了他一眼,對諸葛亮說道:“其三?”

“其三,在於撫當地士族。眾多諸侯與朝廷不同,朝廷之中,經由陛下屢次改製,提拔賢才,如今已非士族豪門掌控朝局,武有關雲長、高伯平、趙子龍等大將,文有錢道準、石廣元、孟公威等重臣,俱非豪門子弟,身家榮辱,隻係於陛下一人而已。然曹、孫等輩,麾下文臣武將,多係大族出身。”

“陛下興辦太學、官學,以紙質書籍,引得天下士子紛至遝來,然太學之中,士農工商混雜,平起平坐,引得士人不滿。還有陛下對賦稅改製,依然令不少士族對朝廷心存芥蒂。諸侯麾下士族,其中便不乏因此緣故而對其主死心塌地效忠者。他們出錢糧,出謀劃,甚至率領部曲軍隊前來相助,如曹操起兵之初,不過兩萬兵馬,其中夏侯惇、夏侯惇、曹仁、曹洪等輩所領部曲,便有一萬人,還有孫堅麾下、劉備、劉焉、士燮,亦是如此。”

“陛下將士族之心,收為己用,定可令諸侯之勢大為衰減。如此三撫,可令文臣不出謀,武將不出力,百姓不應召,豪門不相助,諸侯之勢,便似空中樓閣,無從談起。”

劉赫聽得是歡心不已,撫掌稱讚。

“好好好,正兒信中,不吝各種溢美之詞,誇你博古通今,說你有經天緯地之才,包藏天地之誌,如今看來,果然不虛。但此三撫之策,朕登基多年,朝中能人眾多,卻無一人能夠看到。”

“嘿,那還用說?孩兒看中的人,豈能錯得了?”劉正甚為得意。

諸葛亮躬身道:“草民微末之才,怎敢勞陛下金口讚譽。”

劉赫揮了揮手,說道:“繼續說下去。這需剿除者,又是何人?”

諸葛亮此刻一副意氣風發模樣,羽扇向前虛指,聲音也高了不少:“無論哪方諸侯,明麵上,仍舊尊奉大漢國號,隻是另立朝廷,以圖對抗。這當剿其一者,便是剿其名。”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劉焉自立也罷,曹操擁立獻帝也罷,都不過是強詞奪理而已,隻可蒙騙一時。二人並非匡扶社稷之功臣,實乃謀權篡逆之奸賊,一旦大義被除,自然人心儘失。”

“其二,亮在陽都時,數日前,家叔送來之書信中,提及劉使君忽然受邀前往青州平叛,且是連夜趕路,十分匆忙。因此,在下敢斷定,此刻青州各郡縣,已落入劉備掌中,不複為朝廷號令。還有,揚州刺史劉繇無故被刺,這幕後元凶,也非孫堅莫屬。二人如此默契,同時暗中行事,擴充勢力,隱隱有與曹操呼應之勢,故此,草民斷定,他們三方必已結成盟約。這二當剿,便是剿其勢。”

“三方聯盟之勢若成,定然聲威大震,士氣大漲,於朝廷大為不利。反之,聯盟之勢若敗,自使敵軍人心慌亂,戰意全無。”

“有此三撫二剿,一旦成功,朝廷可不費吹灰之力,頃刻之間,收複各地,一統八荒。草民粗陋之言,還請陛下察之。”

說完之後,諸葛亮躬身下拜。

劉赫如同看著什麼稀世珍寶一般地看著他,連連撫掌。

“妙極,當真妙極啊。且不提這五條皆成,哪怕隻辦成其中一兩條,朕也有十足把握,在三年之內,平定諸侯之亂,席卷四海,再創我大漢盛世。”

說話之時,他在心中想著:“這諸葛亮當真逆天,這才十七歲啊,竟然便有如此戰略格局,實在是不同凡響。”

他剛剛用係統查過,如今的諸葛亮,擁有92的智力,原本算不得出類拔萃,不過這戰略眼光,確實令人讚歎,不愧是在隆中躬耕時,便能作出這等傳世戰略名作的人。

這時,係統的提示音忽然響起:“係統提示:諸葛亮與宿主問對,進行戰略規劃,間接觸發了其原有曆史上事件,得以激活其曆史原有特技之一——戰略:進行全局性戰略謀劃時,自身智力提升5點,被輔佐者智力提升2點,在被輔佐者當前基礎智力低於至少自己5點時,戰略被采納後永久提升其1點智力。”

“哦吼?意外驚喜啊。”劉赫內心,簡直是歡呼雀躍。

他連忙說道:“朕聽了你這一番言論,茅塞頓開。安城戰敗之後,朕原本還在苦思對策,究竟要如何對敵,如今卻有了頭緒。你尚未成年,朕不便將你加官進爵,留在朝中聽用……”

劉赫話沒說完,劉正就急了:“父皇,我二弟他……”

諸葛亮倒是一臉淡然,坐回了座位上,眼觀鼻,鼻觀心,劉赫見狀,再次給自己那兒子投了一個白眼過去。

“你啊,同樣都是這麼大的腦袋,怎麼就比你二弟愚笨這許多,父皇話都沒說完呢,你急什麼?你看看人家……”

他看向諸葛亮,繼續說道:“不過,你聰慧異常,眼界獨特,朕有意重用,特此留你在宮中,與正兒做伴讀,不知你可願意?”

諸葛亮一副榮辱不驚的模樣,站起身來,躬身拜謝:“草民叩謝陛下聖恩。不過……草民尚有一個不情之請,鬥膽提出,懇請陛下允準。”

“什麼請求,你儘管說來。你此番為朕解惑,也是大功一件,但有所求,朕無有不允。”

“草民想請陛下允準,讓草民可以隨時入太學藏書閣,觀看所有典籍。”

聽著他這樣的要求,劉赫忽然大笑起來。

“哈哈哈……不錯不錯,你小小年紀,能有這般學識,自是個博學勤思之人,這一點,朕答應了。不過,看守藏書閣的皇甫清冷,那家夥可是個臭脾氣,在這紙質書現世之前,他可是對朕都沒有什麼好臉色。如今這藏書閣,隻有朕和他兩個人,能夠隨時隨地出入,現在又多了一個你,嗬嗬,隻怕他會對你有些刁難,這一點,便要你自己去解決了。”

諸葛亮哪裡能聽不出這其中的考校之意,當即領命:“草民叩謝陛下。”

說完後,他瞄了劉正一眼,頗含深意地一笑,便對劉赫說道:“若是陛下無事吩咐,草民這便準備先去太學藏書閣了。”

劉赫大手一揮:“嗯,朕叫一個小黃門帶你去。正兒,你也該去太後宮中請安了。”

劉正臉色,分明透著幾分不情願,可是在劉赫麵前,卻也不敢發作。

“是,孩兒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