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七章 守株待兔(2 / 2)

魯肅有些上氣不接下氣:“啟……啟稟主公,公瑾見那孔……孔明驟然不見蹤影,料到他要率軍去奪……去奪函穀關,斷我軍後路,心急之下,來不及稟明,便即刻趕……趕去關前,奈何敵軍早有準備,其勢不小,公瑾隻怕……”

“什麼?”孫策直接跳了起來:“公瑾實在太魯莽了,他這一去,非但不能阻止敵軍,反而要白白送了性命啊,何不早些來報?”

他喝斥了魯肅一句,卻不等魯肅解釋什麼,便直接縱馬離去,一路上,但凡有前來阻擋的漢軍士兵,都被盛怒之下的孫策,直接一槍給挑飛了出去。

函穀關的城關之上,以及城門內外,失去了主要統帥的江東兵馬,如同一盤散沙。

漢軍將士,不但軍紀嚴明,規定即便沒有統帥,剩下的各級軍官也要繼續指揮戰鬥,違者斬立決,同時,醫術的迅猛發展,後勤補給的強大,裝備軍械的強橫,也直接造就了越來越多的老卒。

這些老卒無論是身手武藝,還是臨戰應變,軍中配合,以及對天時地利的運用,對指揮者軍令的執行效率,都遠非那些新兵可比,而江東兵馬之中,新兵卻占據了三成以上,有兩年以上從軍戰鬥經驗的老卒,卻不足三分之一。

這樣的巨大差距之下,才給了諸葛亮用區區兩萬人,就敢來攻打這七八萬人駐守的函穀關的膽量與信心。

諸葛亮羽扇對著城關之下,城門之後的一座看起來有些陰森的建築指了指,兩千名漢軍甲士,便毫不猶豫地朝那建築衝了過去。

正在疾馳而來的周瑜,遠遠地看到這一幕。

“孔明果然要劫獄。”

在這座牢獄之中,關押著函穀關守將吳勤,以及將近一萬名漢軍士兵。由於之前戰鬥匆忙,再加上孫堅被蠱惑誘騙,急急忙忙去了那所謂的糧倉,因此這些俘虜,隻來得及被繳械,卻沒有卸去他們身上的甲胄,便十幾人一堆得關入了一間間牢房之中。

如今若是被諸葛亮將他們放出,他們幾乎不需要太多準備,轉眼之間,就可以重新恢複戰鬥力,到時候,有了吳勤這位統帥的坐鎮指揮,再加上諸葛亮的智計輔佐,以及吳勤等人對函穀關一代的熟悉程度,江東兵馬能不能堅持住半個時辰,怕都是未知之數了。

如此一來,周瑜怎能不急?

他二話不說,幾乎連軍令都沒有下達,便率先一頭紮進了戰場之中。

身後跟著一起來的那幾百名親兵,這下可傻眼了。跟著衝進去吧,無異於找死,不進去吧,等這位周郎戰死了,以他和少將軍的關係,自己這些人也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思來想去之後,他們還是覺得,跟少將軍的怒火相比,這些漢軍的刀劍,算是和藹了許多,便終於鼓起勇氣,一同殺了進去。

周瑜武藝也算不俗,他自幼習武,弓馬嫻熟,雖是智謀之士,可戰時也常常有衝鋒陷陣之舉,尤其是在跟孫策一同出征時。

因此,他的武藝雖然不能和軍中大將相比,可即便是漢軍中那些身經百戰的悍卒,也少有能在他手中擋住三合的。

察覺到戰場中的異變後,諸葛亮扭頭看了過來,隨後付之一笑。

“以己身為餌,引那兩個自大狂父子儘快趕來麼?嗬嗬,這周公瑾之名,果然不虛。”

可即便猜到了周瑜的用意,諸葛亮也沒有半分慌亂的跡象,看完這一眼之後,他便全神貫注,繼續著自己的戰鬥指揮,似乎沒有派人將周瑜圍而擒之的打算。

“嗯?”周瑜廝殺半天,也不見諸葛亮對自己有何行動,心中卻反而警覺了起來。

“以孔明智力,怎會猜不透我的用意?他理當派人一麵擒下我,一麵攔住主公他們來援之路,好給自己攻取函穀關爭取時間才對啊。”

函穀關之後,除卻一處數十丈見方的明堂之外,便是一排排房屋,一條條街道,和縣城之中無異,隻要用諸多重物扔到那些街道通往明堂上的出口處,再派幾隊士兵把守,區區千人,便足以擋住孫堅大軍至少兩炷香的時間。

可諸葛亮偏偏就沒有這麼做,周瑜不覺心中有些驚疑不定起來。

“此人打得什麼主意……”

就在他躊躇之時,卻不忘繼續下令,命守關的江東兵馬,多多前往支援那牢獄,隻要守住這牢獄,沒有吳勤等人的相助,單單憑借一個諸葛亮的兩萬兵馬,絕對不可能攻下函穀關,等到主公大軍趕回,便是大局已定。

城關之上廝殺的江東兵馬,自然是不可能輕易擺脫戰鬥前來,於是乎,在那明堂上,還有城門之後戰鬥的軍士,自然成了第一選擇。

一隊隊江東士兵,在伍長、什長的帶領下,且戰且退,朝牢獄趕來,有了他們的加入,原本已經岌岌可危,大門幾乎就要被攻破的牢獄,終於漸漸挽回了頹勢。

可是如此一來,牢獄是守住了,城門一處,卻是變得一邊倒,僅剩的一些江東軍士,根本擋不住如狼似虎的漢軍。

隻是周瑜一時之間,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何況城門失守,在他眼裡也是無關緊要,畢竟城門隻是防止外敵攻入,能不能防得住裡麵的人打出去,這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

孫策的動作是最快的,孫堅率領大軍還在趕來的路途之上,孫策便已經帶著兩千騎兵,率先殺了回來。

“公瑾……公瑾何在?”

周瑜大喜,急忙高聲回應:“伯符,周瑜在此。”

孫策眼見周瑜無恙,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隨後他將霸王槍一提,惡狠狠道:“諸葛亮,好個奸猾的小人,今日我必殺你。”

他一挺長槍,便衝入了漢軍之中。

諸葛亮見此情景,卻是眼睛一亮,反而露出了歡欣鼓舞之色。

“終於等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