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十五幕(2 / 2)

許是先前揚婉的認真打動了網友,這一次,彈幕裡的風向不約而同體現出了包容。

此時揚婉那副失魂神色,亦被沈舟回瞧了個清清楚楚。杜老爺子此時突然閃現,咂摸著:“……是鳳求凰啊。”

沈舟回:“您怎麼知道?”

杜延年指了指琴背麵,隸書寫就偌大的“鳳求凰”三個字:“上麵有寫。”

沈舟回:“……”

不過老爺子研究南史多年,自然知道這把琴的存在,他打量了一通,道:“這琴書裡提倒是提過,隻是從未聽過音訊,也從沒親眼見過真物。”

“哪裡有那麼多真東西,”沈舟回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隻是仿品,便宜得很。”

“哦,那也是。”杜老爺子心道:現在這假東西造得也怪真的……看起來古味十足的,都能以假亂真了。

揚婉眉睫卻眨了下,她不知這位沈教授為何要說這把鳳求凰是假琴,她作為當事人,是再清楚不過了:這把鳳求凰,真真實實,的的確確,就是她在南朝時的那把隨身用琴。

琴的背麵,就在“鳳”字的旁邊,有一個小小的磕痕,若不細看,幾乎瞧不見。那是她的孩子淳熙將琴撞落在地時磕的,稚子年幼,難免調皮些。那磕痕,方才她亦在這把琴上相同位置瞧見了。

若是仿製,怎麼能連這樣細微處都仿得一模一樣?

然而已經來不及她仔細琢磨,因為此時總編導薑俊已經在報最後的倒計時了:“各位嘉賓老師,請就位,距離正式表演還有三十秒的時間。”

“十五秒……十秒……五,四,三,二,一,音樂,起!”

直播間瞬間刷過密密麻麻的彈幕。

【期待湯芸老師的好嗓子,揚婉也加油!】

【加油兩位![握拳]】

【婉婉衝衝衝】

在直播間網友矚目中,揚婉按住琴弦,《采茶歌》以泛音開始,輕柔舒緩,是她熟悉的鳳求凰。她輕攏慢撚,徐徐地彈,湯芸亦與琴聲相和,一把好嗓子如山間清泉悠悠流淌:“三月鷓鴣滿山遊,四月江水到處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飛上白雲頭……”

《采茶歌》節奏忽舒緩忽明快,揚婉從容不迫,按揉挑撥,與相熟的琴配合得宜,極烘托氛圍,又不喧賓奪主。兩人搭檔正相宜,台下的鬆林本地人也不由得認真聆聽,細細欣賞起來。

湯芸一邊唱著,眼底便閃過了欣賞的目光:這個小揚,音感極好,聽這首《采茶曲》不過一個小時,便能憑雙耳辨識、記憶曲譜,甚至無需上手練習,就能一彈而就。琴音流暢,襯托歌聲恰到好處,卻並不奪其光彩——真是個彈琴作曲的好苗子!

兩人相互配合,湯芸接著往下,嗓音嘹亮輕快的,似帶喊帶唱,恰如在山間茶園唱這支歌。

“草中野兔竄過坡,樹頭畫眉離了窩,江心鯉魚跳出水,要聽姐妹采茶歌。……”

“……采茶姑娘時時忙,早起采茶晚插秧,早起采茶頂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