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 39 章(2 / 2)

今朝雖已經經曆過四五個皇帝,卻也隻傳承了100多年,科舉中題目卻還未用儘。但若是加上前朝的話,那整篇四書五經其實都已經被考爛了,哪一句話都被考過。

故此,如今的考官最喜歡截搭題。就是不完整的把一句話出出來,而是斷章取義取一兩個字拚在一起。

這次的考官也不例外。不過由於是院試考官,倒也沒為難眾人,出的題目是:“明明。”

這個倒是簡單,大學的第一句話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第一個”明“字,指彰顯。然後,”明德“是光明的德行,表現為善的行為。”明德“一詞在《書經》為常用之語,指稱先王之明德,亦即君王對百姓的善行。

參考《書》。大學教育的首要目標是要彰顯一個人光明的德行。由此可知,人若為受大學教育,則未必彰顯其明德。因此,學習與修養是必要的,是成己成人的第一步。大學即在教人明白此理。【1】

可是這句話的意思,明和後麵的明德他們是兩個詞語,單單把明和明兩個字提出來,卻又有些變味兒了。

截搭題就是這樣,不能從單一的,原本的意思入手,而更要考慮他們搭在一起形成的新的化學反應。

蘇宇想了想。換了一種理解方式。把第一個“明”字,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即形容詞“明”帶上賓語“明德”則活用為動詞,使動用法,譯為“使……彰明”。第二個“明,形容詞,定語。光明,清明。德,道德,修養。“在明明德”譯為“在於使光明的道德更加彰明”。【2】

這樣這個明明就可以翻譯為:使光明傳播,使清明彰顯。這樣倒也能說得通。

想好了破題,接下來就簡單了。

在古代所有的考試中拍皇帝馬屁是一定正確的政治正確。

既然考官都這麼出題了,蘇宇自然是順水推舟,細數了皇帝上位一來推行的一係列的政策。分析了這些政策的利弊,側麵誇讚皇上,經通過實行一係列的政策,讓國家的風氣更加光明,使皇帝的清明更加彰顯。

一通誇讚之後,這篇文章就打好了草稿,接下來就是修改。

古代文章和現代文章除了一個用文言文一個用白話文的區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古代文章是有格式的。

狠一點,連哪句話幾個字,用什麼韻腳都規定的清清楚楚。

不過科舉倒是沒有那麼死的規定,卻也對於字數,每句話有多少字有著或明或暗的“規矩”。

經過蘇淩雲和王秀才,蘇簡文的指點,蘇宇也摸到了些許門道,這些倒是難不倒他。

寫完了這篇文章,時間一經過去了小半天。接下來還有詩賦等的試題,蘇宇也不著急,仔仔細細的把答案謄抄在了卷子上。

整場考試下來,蘇宇對於考卷的印象就是:今年的題目倒不偏,就是難於破題。

對於破題小能手來說,這次考試蘇宇倒是有可能爆個冷門,考中高名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