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道出他的主要意圖。
李傑早知這個月圓詩會,它是大唐年度最為盛大的活動,每次都催生出諸多佳作,影響力無出其右。
然而此刻,李傑思量的是如何籠絡文人之心。若能在詩會上贏得大唐文人的青睞,那麼對洛陽也是一種無形的製衡,文人的口誅筆伐有時勝過千軍萬馬。
"好,杜先生既然親臨,我也不矯情了,不過,您希望我在詩會上做些什麼呢?"
李傑笑著望向杜審言,以他的身份參加,豈不是直接成為評判,那便達不到杜審言的目的。杜審言期待的是李傑為文壇貢獻更多佳作。
"殿下,能否如此,您仍以李太白的身份參與,如此一來,現場不至於因殿下的到來而混亂不堪。"
杜審言摩挲著高延福剛送來的太白醉,思索著,反正到時候評判也是他,他要的隻是李傑的詩。傳言中李傑為太子時行事放蕩,杜審言那時並未正眼瞧過,但現在不同,這位太子並非傳言那般,如此博學高雅,怎會是隻會蹴鞠之人?
"嗯,這個提議不錯,具體地點和時間在哪裡,我必定會準時出席。"
李傑聽後也覺得可行,依舊以李太白的名義。同時,他在心裡開始策劃,以李太白的名號已在大唐建立起一定的聲望,若要對洛陽施壓,何不以李太白之名創辦一份報紙?
要開啟輿論,唯有借助報紙。這就涉及到了印刷術和造紙術,當前大唐的造紙和印刷技術尚顯粗糙,李傑有信心改進。到時候,如果武則天欲加害於他,她將麵臨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力。
"殿下,這次的詩會將在滄浪園舉行,就在中秋之夜。到時候,老朽會陪殿下一同前往。"
杜審言提及,他也聽說了李傑當時進入梨花園時發生的小插曲,如今他已考慮周全,與太子同行,可以避免那些輕視李太白之人,有他杜審言在旁,李太白至少應與他平起平坐,更何況李傑的地位,不知高出杜審言幾何。
"也好,屆時老夫必當準時赴約,殿下請期待吧。"
李傑微微一笑,心中暗讚,如此安排確實省去了許多繁瑣之事。
"哪裡哪裡,實是老夫有幸,得殿下垂青,相信今年的盛會定能佳作連連。"
杜審言連忙回應,他的期盼,唯有李傑的佳篇問世。
"哈哈,杜老過謙了,佳作雖不多,但十首八首,你我之間還是有的。"
李傑淡然笑道,卻讓杜審言覺得他在炫耀。何謂不多,十首八首豈是小數目?有些人一生難有一首,一首詩或許就是他們的生涯巔峰。詩的靈感如閃電,怎能輕易捕捉?除非,是抄襲而來。
然而,杜審言轉念一想,李傑上次已證明其才華橫溢,不可小覷這位殿下。
"老夫就此告退,中秋之日再與殿下共飲月色。"
杜審言微笑告彆,目標達成,回去籌備才是正事。這次的詩會由他主持,楊桐不知何故,近來在太子府忙碌,無暇顧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