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其他門?
此乃大明,非後世,行經何門皆有定規。
這也是陳銘二人在此守候的原因。
況且,即便去固安,成功的機會也可能不如在此地。
再說,這並非朝廷正式委派的任務,能否抓到韃子,尚是未知數。
申時已至,烈日當空,他們盯著絡繹不絕的商賈進入城門,卻連根毛都沒撈到。
“銘兄,這樣傻站著,實在憋屈,都快一天半了,韃子不會不來吧?”
崔應元有些焦慮地說道。
“老崔,冷靜點,我知道你看著那些守門的搜刮心裡癢癢,這就是命運不公,我們先乾正事,來日方長。”
陳銘反過來安慰崔應元。
崔應元眼紅也是情有可原,全天下的商賈、貨物進京都要過崇文門,怎能不讓人心動?
正思緒紛飛之際,遠方來了一隊商人。
“各位軍爺安好,我們是山西範家商行的,運了些土特產進京。”
領頭的商人微胖,頭戴六合一統帽,向城門的小旗官拱手賠笑。
“少囉嗦,出示路引、貨單,讓兄弟們查驗。”小旗官鄭金田傲慢地說。
“是,小民明白。”
商人笑著從懷裡掏出早已準備好的路引、貨單,還有幾塊碎銀,遞給鄭小旗。
這位鄭小旗正是左安門守衛鄭玉田的親哥哥。
“還算你識相。”
鄭小旗麵無表情地接過,眼神卻柔和了許多。
“那個,賈六,過來,給爺瞧瞧……這些字真難認。”
鄭小旗說著,順手把碎銀揣進口袋,把貨單和路引交給旁邊的士兵辨認。
與此同時,其他士兵開始檢查貨物,賈六則讓商行的夥計和車夫逐一出示路引,逐一核對。
“那個人的樣子我記得,這裡沒看到那個韃子……”
崔應元悄聲對身旁的陳銘說。
“老崔,你看第二輛馬車後麵……”
陳銘注視著繁忙的場景,低聲對崔應元說,深思熟慮的語氣中透露著微妙的暗示。
崔應元順著他的視線望去,隻見一輛由兩匹馬牽引的雙輪車,車上堆滿了半人高的大缸,車轍深陷,顯然裝載甚重。
“你認為其中有詐?”崔應元問。
“不,是推理。你看,這些天遇到的大多是南方或本地的商人,而這支隊伍來自北方,又是西邊的人。”陳銘回答。
“再者,那些缸裡裝的應該是汾酒,珍貴得很!可他們長途跋涉,也不換些小壇子,萬一出了什麼意外,得多浪費啊!”陳銘緩緩對崔應元分析。
崔應元一聽,立刻明白了,轉身準備發出信號,準備逮捕人。
“崔兄,彆急躁,這樣召集人來,你能分到多少功勞呢?”陳銘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對他說。
“銘哥果然智謀過人!”崔應元稱讚一聲,拉著陳銘到旁邊的房間,換上了普通百姓的衣服。
換好衣服,商隊已經完成了檢查,繳清了稅款。鄭小旗示意放行,頓時人聲馬嘶,商隊從容地通過崇文門。
進入城門後,商隊向北朝東直門方向行進。陳銘二人則遠遠地跟在後麵,不疾不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