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先發製人(2 / 2)

(注:隋朝開皇初年,清河郡被廢,大業及唐朝天寶、至德時又改貝州為清河郡。作者菌擔心以後搞混了,就直接將其寫成清河郡了,本書是架空,請勿與真實曆史對照)

原本這以為崔家家大業大,倉庫中有大量存糧,一個小小的旱災,不但不會對崔家有所打擊,甚至還能憑借著賣糧,大掙一筆。

但沒想到,他來到長安之後,聽到崔家長安主事崔浩所說,那些糧食,早在半個多月前,就被一個不知名的糧商儘數購買。

崔浩的做法如果換作平時,當然是可行的,甚至還能為其加分不少。

因為誰都知道,新糧即將上市,陳糧肯定價格大跌。

這個時候將即將變成陳糧的糧食全部按照市場價賣出,肯定是筆好買賣。

但誰能知道,剛將糧食賣出去沒幾天,就傳來關中大旱的消息。

而崔浩賣糧的時間,比消息傳出的時間還早了幾天。

所以,儘管崔徵心中惱恨,但卻無法責罰崔浩。

但最令崔徵憤恨的是,崔浩不僅僅賣光了糧倉內的存儲,就連家中的存糧,也買了不少。

而現在家中的存糧,連日常消耗都維持不了。

派人想要從彆處調糧,不說路上到處都是災民,沒有大批的護衛押運,這些糧食就是給災民白送。

即使求助朝廷派兵護送,那也需要時間,短期內根本就運不過來不說,就算運過來了,但要賣多少價格?

賣的貴了,朝廷絕對會有意見,人家派的官兵給你送糧,你卻來發國難財?

就算朝廷不管,自己也順利的將糧食運到長安。

但李二那小子能眼睜睜的看著這段時間,大批的百姓餓死?

他肯定也會從各地加緊調撥糧食,到時候誰先到都不一定。

而現在長安城中,除了那些小型糧鋪還有一些存糧外,其餘稍微大些的糧鋪糧食,早就被收購一空。

所以,這才有了旱情剛爆發,糧食的價格就一天幾變的結果。

眼看著這麼好的一個發財機會,卻因崔浩這癟犢子的貪心而錯失了,崔徵就是火冒三丈,但又無法懲罰崔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