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南陽陰氏(1 / 2)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三月二十六。

董卓派遣少府陰修為使者,隨同公孫範一起來到渤海郡為公孫瓚加官進爵。

陰修字元基,是南陽新野人,乃漢光武帝第二任皇後陰麗華的同族後裔。

雖然時過境遷,在南陽這樣士族聚集的寶地,陰氏仍然位列十大家族之列。

這一代陰氏家族最出名者莫過於曾經擔任過潁川太守的陰修。

他最讓世人稱頌的還並非是其才華橫溢,而是提拔俊傑,鼓勵晚輩。

曾經舉薦過荀彧、鐘繇、荀攸、郭圖等人,這些人無一不是之後影響一個時代的風雲人物,足見他的眼光毒辣。

陰修來到渤海郡後,公孫瓚不敢怠慢朝廷的使者,親自相迎。

陰修先是勉勵了公孫瓚一番,對於他擊敗圍攻渤海郡的盜匪集團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之後又表示朝廷原本對於你主動放棄右北平郡是非常憤怒的,因為董公在朝廷中幫你說話,才沒有治你的罪。

現在你立下了大功,朝廷不但赦免了你之前的罪行,還加封你為冀州刺史,希望你能保境安民,繼續為大漢作出卓越的貢獻。

陰修說完公事後,以眼神示意公孫瓚。

公孫瓚會意,屏退下屬後,鄭重的向陰修問道:“不知陰少府還有何要事?”

“公孫刺史可知朝廷封你為冀州刺史的用意?按理說你有之前放棄右北平郡的前科罪行在身,雖然立下大功,功過相抵後,最多也就封你為一郡之守。

現在朝廷大度,封你為冀州刺史,這都是董公在背後推波助瀾的結果。”陰修低聲說道。

公孫瓚聞言,眉頭微皺,思考片刻後,還是不禁問道:“董公的意思是?”

“既然封你為冀州刺史,自然希望你早日統一整個冀州。現在占據冀州半壁的袁本初隻是朝廷冊封的渤海太守,可謂是名不正言不順。”陰修淡然的說道。

公孫瓚並非單純的武人出身,他的家世兩千石,隻因母親出身低微,才沒有得到資源和重視,他從上計吏做起。

因為能言善辯,做事情講究策略,機靈聰慧,向當時的太守侯氏彙報工作之時,從來沒有出錯過,因此被太守侯氏看重,將女兒嫁給了他。

他是從文官起步,明白董卓這是想借他的刀,砍向袁本初。

不過,他卻毫不在意。

因為從他進入冀州的那一刻起,他與袁紹為了爭奪冀州之主的位置,將來勢必一戰。

而如今董卓送來了冀州刺史的位置,正符合他的心意。將來時機成熟之時,他能名正言順的向袁紹開戰了。

在送走朝廷的使者陰修後,公孫瓚將關靖、從弟公孫範、以及三位義弟都召集起來,向他們說明董卓的暗中謀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