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備則與張良、陳到等人在後方籌備糧草,隨時支援各路軍隊。
原本劉備還想親自帶領一支軍隊去前線作戰,畢竟他仰慕的無論是漢高帝劉邦還是光武帝劉秀都是身經百戰後,平定天下的。
但是在經曆過攻打雁門郡、定襄郡後,劉備的軍事能力暴露無疑。
以張良毒辣的眼光看來,人數不多還好,一旦人數過萬,劉備的統軍能力則大幅度下滑。
單論軍事水平劉備不說能和曆代皇帝中軍事水平排名前三的光武帝劉秀相比,和漢高帝劉邦相比也是遠遠不如。
彆看劉邦一生吃了無數敗仗,但是大多數敗仗都是麵對西楚霸王。
霸王之威,萬古無雙,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劉邦的軍事水平不但得到兵仙韓信的高度認可,他曾經和劉邦的閒聊之時,稱對方最多能統領十萬大軍。
在當時的劉邦看來,可能非常不爽,畢竟韓信可是自稱他的帶兵能力是沒有上限的,然而曆史上又有多少人真的能統領十萬大軍縱橫沙場的?
劉邦除了剛起兵之時,以及後來麵對項羽吃了不少敗仗外,其他時間也基本所向披靡。
英布後來謀反之時,比較懼怕三人領兵,分彆是韓信、彭越、劉邦。
當時韓信已死,彭越等異姓王備受猜忌,加上劉邦已經年邁,英布覺得劉邦不可能親自帶兵前來,才敢舉兵謀反。
這也從側麵說明劉邦的統軍水平在被項羽連續毆打後,提高了不少。
而原本曆史中,劉備的表現也確實如同張良的預料一般。
隻要兵力不多的情況下,劉玄德可是嗜血一般的存在,隻要兵力滿萬,身邊又沒有了法正這樣的頂級參謀,立刻判斷能力下降,大腦容易短路,比如夷陵之戰以及徐州之戰。
劉備當時還曾經對張良說:“我原本想效仿高祖和光武帝,親自帶兵,平定並州諸郡。”
張良勸慰道:“古語有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玄德公不必事事都要效仿高祖和光武帝,掌管後勤同樣是一件重擔。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當年高祖平定天下後,將功勞第一給了掌管後勤的蕭何就是如此。
沒有蕭何從關中源源不斷輸送糧草和士卒,高祖不可能在前線擋住西楚霸王的猛攻。”
劉備聽見張良如此說後,才放下了自己親自帶兵的執念,開始放手,將部隊派遣給幾位優秀的將領。
…………
一日後,關羽的騎兵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攻占了雲中郡的沙陵縣。
雲中郡人口隻有兩萬六千餘人,這裡的人口指的是正式編入大漢戶籍的人。然而,郡縣的實際總人口必定是遠遠大於在冊的戶籍總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