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繳納的稅賦,在正常收成時,省吃儉用下,一畝田大概能養活兩個成年人,這還是占城稻、玉米、番薯等高產農作物沒有進入華夏之時,這個時代的勞動人民創下的記錄。
五萬畝田地能養活十萬人,這不能不讓巍陽感到震驚,因為整個沙陵縣加上異族和黑戶以及其他不在冊的人口,也僅有五萬餘人。
如此下來,不但他們僅憑糧食就能自給自足,還有多餘的糧食以及牛羊馬匹等資源和其他郡縣的百姓進行貿易,那到時候沙陵縣必定會不亞於巴蜀天府之地的成都,以及關中沃野千裡的長安,成為坐落在北方的曆史名城。
對於他們雲中巍氏來說,乃是亙古未有之大事。
“不知玄德公準備遷多少百姓來沙陵縣進行耕種?”巍陽有些慎重的問道。
這關係到沙陵縣百姓的未來,如果遷來的百姓太多,勢必影響到沙陵縣本地百姓的收入。
畢竟聽到張良如此分析後,加上沒有人頭稅,將來沙陵湖附近依靠農業種植的百姓必將非常富裕。
兩漢時期的農業稅,算是整個華夏曆史上最低的。
劉邦建立大漢帝國後,曆經呂後、文、景二帝皆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農業的稅收隻有十五稅一,也就是一畝田的收成隻上交十五分之一(6.7%)。
到了東漢時,政府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進一步降低農業稅,降低到三十稅一(3.3%)。
而縱觀華夏曆史,唐代達到10%,宋代9%,明代4%,清代7%,民國15%,建國後從剛開始的25%持續下降,直到千禧年後的第六年才廢除了農業稅。
當然這個時候農業稅雖然少,並不是普通農民就能過上好日子。因為還有包括人丁稅在內的其他苛捐雜稅和徭役。
而且農民還是一種看天吃飯的職業,一旦遇到災荒年,那真是可能出現家破人亡的慘境。
劉備微微搖頭,長歎一聲的說道:“如今我治下的三郡人口皆少,雖然取消人丁稅後,吸引來了一批百姓,不過還是杯水車薪,主要還是北境偏頗荒涼,又與異族接壤,長期受到關外遊牧民族的掠奪,如果不是走投無路之人,大多數都不願意來此定居。
所以沙陵縣一旦開始發展農業,我們也無法遷徙漢人百姓來此,隻能依靠沙陵縣或是雲中郡其他縣城的百姓共同努力。”
張良見狀,補充道:“玄德公所言確是實情。不過,我暫時會留在沙陵縣為這裡規劃建設,直到水利工程與開墾荒田正式完成。”
“若有子房先生在這裡指導我們發展建設,那真是再好不過了。”巍陽大喜的說道。
“子房乃我之心腹謀士,備片刻不忍相離,如果你長期在廣陵縣興修水利,開墾荒田,備又與何人謀劃天下大事?”劉備眉頭深皺,憂心忡忡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