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政變傳開,中原震動(2 / 2)

陳國國相駱俊不禁說道:“雖然陛下在京城世家大族的協助下,取得了政變的成功,但是董卓仍然健在,其麾下軍隊的戰力依舊是首屈一指,無可匹敵,天下之事猶未可知也!

當初董卓隻靠白起率領的並州軍就橫掃諸侯,名震天下,現在他手上除了並州軍外,還有關西軍,以及一部分白波軍。

如果董卓兵分三路,一路出武關攻南陽,一路直逼函穀關,另一路渡過黃河,進犯孟津渡口,大漢朝廷未必有軍隊可以抵擋。”

“哼,董卓如果真敢進攻洛陽,本王麾下的十萬大軍可不是吃素的!”劉寵眼中精光一閃的說道。

“如果董卓真敢進攻洛陽,對於陳王來說未必是壞事。那時候,陛下必定號召天下諸侯前去勤王,陳王隻要能幫陛下守住洛陽擊退董卓的大軍,必定位列三公,輔政陛下,成為新的權力中心。”駱俊獻計道。

“真能如此的話,本王倒也有所期待,董卓可彆讓本王失望啊!”劉寵嘴角微微一撇,露出不易察覺的笑容。

…………

兗州,東郡,濮陽縣外的一處墓碑前。

墓碑上刻有“商君之墓”。

商君,姬姓,公孫氏,名鞅,因統率秦軍收複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

商君當年戰死後,其屍身被帶回鹹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法家的士子們收殮商鞅的遺骨準備偷運回商鞅故裡衛國安葬,在黃河德豐渡口被秦國守軍截獲,當地百姓與守軍便將商鞅遺骨草草埋葬於附近的秦驛山之下,後來法家的後學者尋訪至此為商鞅立了墓碑。

但是在商鞅的故鄉衛國,作為衛國人的驕傲,當地百姓為商鞅在這裡建立了衣冠塚,世代受香火祭祀。

戰國時代的衛國在朝歌、濮陽縣(當時稱作帝丘)、野王縣先後建都,濮陽縣算是商君的出生地。

濮陽縣的商君之墓,雖然已經過去了五百餘年,但是依舊有法家士子與學者來此祭拜。

如果說北魏孝文帝是魏晉南北朝最偉大的改革君王。

那王猛作為魏晉南北朝最偉大的改革家,自然對商君推崇備至。

“沒想到我們來到了大漢之後,曆史的走向會如此的神奇,漢獻帝這位自繼位開始就飽受權臣欺壓,被後世看作無能之君的大漢末代皇帝,竟然在賈複、李廣、吳漢三人的謀劃下,政變成功,推翻了董卓的統治,真是出人意料啊。

到底是大漢的飛將軍以及雲台二十八將前三的賈、吳二位力挽狂瀾,還是漢獻帝並非懦弱、昏庸之主。

看來曆史的走向和我原本的計劃有些出入,或許需要換一條路了。

商君,這一彆不知多久才能再來看你,景略敬你最後一杯。”王猛站在商君之墓前,將手中的酒,慢慢的灑在了其墳墓前。

“師父,你果然在此,伯父有急事找你商量,快與我一同回去吧!”少年曹真氣喘籲籲的跑了過來,見到王猛後,驚喜的說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