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孩兒所見,並州刺史劉玄德會逐漸收複並州其餘諸郡,最困難的地方乃與南匈奴的決戰。
現在的南匈奴占據原本並州的大片土地,劉玄德誌在收複並州全土,將來和南匈奴決戰勢在必行。隻要擊潰南匈奴這座橫亙在並州的大山,其餘中小勢力不足為懼。
至於幽州,應該是我們對所有勢力中最為了解的,兄長投入幽州牧劉虞的麾下已經有大半年的時間,他寄回家中的書信雖然隻有三封,卻無一不是稱讚溢美一詞。
劉虞雖然仁義好施,卻武略不足,自己麾下的戰鬥力非常脆弱,主要依靠的還是這些年在北境聲名鵲起,打出了白馬將軍威名的公孫瓚。
自從公孫瓚南下河北,自立門戶,準備與袁本初爭奪冀州之地後,我們原本不看好幽州剩餘軍隊的戰鬥力,沒想到幽州的王者之師並非白馬義從,而是劉伯安派人秘密訓練的軍隊,怎能不令人驚訝!
如果不是兄長在書信中提到霍去病、嶽飛等人的戰績,我們如今恐怕還被蒙在鼓裡。
劉伯安如此隱藏實力,恐怕所圖非小,遠非表麵上那般仁義謙恭。
既然幽州的整體勢力遠超想象,他們將來統一整個幽州恐怕也隻是時間問題。
冀州是當今天下士族的領袖袁本初與北境武人公孫伯圭之間的爭鬥,趁現在袁本初還未完全取得河北士族、百姓的信任之時,公孫瓚發動進攻,還有機會。
一旦等到袁本初治下的郡縣歸心,而公孫瓚明顯被河北士族所厭惡,此消彼長之下,公孫瓚極大可能被走向敗亡。
畢竟這天下始終是士族的天下,一個被士族所厭惡憎恨的諸侯,沒有士族願意為其效力,哪怕現在依靠麾下的軍隊可以強橫一時,卻無法強橫一世,權臣董卓就是最好的例子。”司馬懿沉吟良久,為河北之地各方勢力給出了自己的評價與預測。
“仲達的評價與預測和為父心中所想相差無幾,中原與東方的局勢又將如何看待?”司馬防老懷欣慰,比起長子司馬朗的沉穩乾練,他更喜歡次子。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將來大興河內司馬氏的必定是自己的這位不凡的兒子。
說起中原,自然避不過如今的兗州刺史曹操,司馬懿不由得想起了當初自己的那個夢境:雖然他追隨這個時代綜合能力最強的男人平定中原以及華夏的北方,並且在熬過曹魏三代明主之後,位極人臣,指洛水為誓,鏟除政敵,為自己的子孫謀朝篡位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自己的兒孫也沒有讓他失望,最終竊取了曹魏的權柄,並且滅蜀平吳,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王朝。
然而晉朝這個新興的王朝自建立之日起就如同垂暮的老人,諸王混戰,永嘉之亂……司馬氏更是一步一步的將整個華夏大地推入深淵,凜冬將至,長城已毀,胡馬南下,華夏的子民將經曆前所未有的大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