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巴郡黃權(2 / 2)

魏晉的門閥政治可以說是曆史的選擇,是必然出現的。

而想要擺脫這種局麵,那就要儘可能的招收不屬於世家大族,出身普通且有才能之人,巴郡的黃權就是劉辯非常看重的。

原本曆史中,黃權的才能是經過劉備、諸葛亮、曹丕、司馬懿、陳壽等一眾大佬的肯定,絕不可能有絲毫的水分。

當時的來敏還不以為然,認為史侯隻是道聽途說,連他這樣出身南陽距離益州如此近的人,都不知道還有黃權這樣的人物。

史侯遠在幽州,又是如何知道黃權才能非凡的?

直到來敏在閬中見到黃權後,與其談論天下之事,才不禁感歎:“這黃權年紀輕輕,竟然對答如流,毫無瑕疵,他日必成大氣。史侯真乃神人也,竟然遠在幽州,還能知道如此偏遠地區的賢才。”

經過此事後,來敏發現史侯越發的神秘且深不可測,對其更加的敬佩。

不過,可惜的是,最終黃權並沒有接受來敏或者說幽州集團的招募,其原因很簡單,幽州實在是太遠了,他好不容易才在益州立足,不可能遠離故土,去遙遠寒冷的幽州博一個前途未卜的未來。

“季玉賢弟,竟然如此緊急的找我回來,不知到底有何重要事情?”來敏風塵仆仆的趕來後,狐疑的問道。

來敏原本計劃今日前去都江堰參觀的,還沒走到一半,就被劉璋親衛飛馬趕來,將他請了回來。

“哈哈,將敬達兄從半路請回,自然是有十分緊急之事。我們已經從來往的行商中得到了被當地人稱作早熟稻的稻種,不知是否是叔父所需要的?

據這位行商介紹,此早熟稻不但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而且成長周期短,比我們大漢種植的水稻產量更多。

不過,他也說了,此稻種未必適合我們在大漢種植。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土壤、氣候不同,很可能種植出來的水稻產量以及其他特性都不相同,還請慎重考慮!”劉璋先將責任撇清,免得將來對方種植出來的水稻與他們的期望不同,再來找自己扯皮。

來敏點點頭,然後對身後的兩名隨從說了幾句,他們上前開始查看早熟稻的種子。

他們兩人都是劉辯在幽州培養出來的農業專家,祖祖輩輩都是種田的農民,因為對農業方麵的知識有極深的經驗積累,得到了劉辯的賞識,成為了一名農業方麵的小官,隸屬於大司農。

他們當時得到消息後,完全難以置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不說,自己還大字不識,竟然能成為農業方麵的小官,雖然隻是鬥食級彆的芝麻小官,俸祿在一百石以下,但是在他們自己以及鄰裡鄉親看來,簡直是祖墳冒煙了。

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當地的農戶們傳授幽州先進的種植技術與知識。

…………

大約一炷香的時間,兩人非常仔細的檢查完早熟稻的種子,並且將劉璋他們從行商處收購的成品早熟稻以及稻米也非常仔細的檢查完後,向來敏低聲說了幾句話,就恭敬的退到了一旁。

來敏掩飾不住臉上的喜色,笑嗬嗬的說道:“沒錯,此稻種應該就是劉幽州所求之物。”

這兩位農業小官出發之前,特意被史侯的培訓過。

既然他們如此肯定,那基本沒有問題了。雖然自己沒能招募到黃權頗為遺憾,但是完成了占城稻的任務,也算是大功一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