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大開眼界的徐元直(1 / 2)

“其一,族人們進入關中後,一部分會被分配到各郡縣進行農耕,繳納的賦稅與漢人百姓相同。另外一部分會留在安定郡為雍州牧董卓飼養戰馬,其待遇仍然與漢人相同。

其二,每過數年,白起將軍會親自挑選我們族中的勇士進入軍隊之中,隸屬於武功侯白起,軍隊中的軍功爵對所有人開放,並不會分漢人還是羌人,我們羌人立下大功,同樣有機會封侯。

武功侯這是在效仿當年漢武帝時期的軍規與政策。

其三,進入軍隊的羌人家屬必須留在長安城或是長安附近的縣城,沒有州牧大人的命令,不得擅長外出。

武功侯白起乃天下名將,斷不會誆騙與我們。”零耀說到第三點時,表情微微有些不自然。

很明顯,留在長安城附近的軍人家屬,明顯成為了人質。

零混倒沒有在意這一點,因為他們如今的主要戰力損失殆儘,至少十年內是無法恢複其實力的,他更在意是他們羌人所受對待真的能與漢人完全一樣,以及將來立下軍功後,可以得到封侯的賞賜。

零耀見到族長默不作聲,以為在擔心作為人質的族人,不禁繼續勸說道:“族長放心,隻要進入漢軍軍隊的族人們英勇作戰,不起異心。那些被當成人質留在關中的族人們,反而因禍得福。

因為他們能享受到八百裡秦川這塊富庶之地。

我們先祖當年投靠漢王朝,不就是想進入關中平原嗎?

再說了,如今我們哪還有講價還價的本錢,現在是如同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對方既然給我們開出了如此豐厚的條件,想必還是十分重視我們。

漢王朝四分五裂的趨勢越發的明顯,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保全族人,靜待局勢。”

“希望武功侯言而有信,說到說到。”零混長歎一聲後,帶領族人向李蒙的軍隊投降。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五月二十三。

安定郡東北的先零羌向董卓軍投降後,白起以零耀為使者分彆出使安定盧水胡與罕幵羌。

安定盧水胡與罕幵羌族長見到如此強大的先零羌竟然在旦夕之間被漢軍所敗,舉族投降。大驚之下,同樣沒有任何反抗的歸順了雍州牧董卓。

白起采用了馮異與蔡邕之計,依據當年漢武帝的政策,將安定盧水胡、罕幵羌、先零羌三族中的王族後裔、達官顯貴以及加入漢軍中的將士家屬全部內遷至關中平原附近的諸縣城。

原本就在三族之中處於底層的百姓並沒有內遷,則是全部留在了安定郡。

無論任何時代,敢於起事造反的都是掌握權力的那批達官顯貴與王族後裔。

普通百姓隻有實在沒有活路了,才會如同秦末陳勝、吳廣那般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揭竿而起。

而安定郡同樣需要發展建設,這裡的地理環境即使比不上富庶的關中平原,但也差距不會太大。

雲台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東漢名臣增灶破敵的虞詡都對這裡肥沃的土地稱讚不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