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日南郡的占人似乎早已經忘記了他們前些年被扶南王國以及真臘國侵略的悲慘曆史了。
若非大漢統一了嶺南地區,威加海內,震懾四夷。
南方諸國不敢與大漢為敵,讓他們日南郡的占人享受了百餘年的和平,或許他們早已經被其他國家所吞並。
以其他國家的態度,他們不是淪落為奴隸就是族群被滅絕,哪裡還能像現在這樣安居樂業的生活。
他們不但沒有感恩大漢之心,反而因為需要上繳賦稅,多次抱怨,繼而引發叛亂。
比較著名的那次反叛,就是在公元137年,日南郡南部的象林縣,象林縣功曹之子殺縣令,起兵造反,從大漢王朝獨立出去,占據了日南郡南部的大部分區域,建立了林邑國。
漢順帝欲發荊州、揚州、兗州、豫州四萬人馬前去鎮壓,但最終被大臣李固勸止了。
那時候朝廷內的大臣幾乎所有人都反對出兵平叛,任憑對方獨立出去,建立王國,主要原因是同時間西北涼州爆發羌人叛亂以及東北烏桓侵犯幽州邊境,漢王朝那時候整體國力已經開始下滑,無暇分兵平定南方的叛亂。
次要原因就是象林縣多次叛亂,讓大漢王朝在南方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卻並沒有得到多少實際回報,此次的叛亂正好給了他們讓出那部分土地的借口。
原本曆史中,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時代來臨,日南郡的占人趁著大漢王朝大動亂,各地諸侯互相攻伐之時,在日南郡起兵反叛,並建立了占城國,以婆羅門教為國教。
當時的交趾軍隊曾經南下遠征過占城國,但是交趾的將士因為從來沒有進行過如此長距離遠征而感到害怕,最終失敗而歸。
占城國發展起來後,又吞並了南方的林邑國,實力開始迅速膨脹。
三國末期,公元269年,占城國國王聯合扶南國數次侵犯東吳的交州邊界。
到了兩晉時代,占城國先後攻滅了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魯、扶單等鄰近的小國。
占城國的曆史非常持久,一直到了公元1697年,才被越南所滅。
然而如今的曆史,似乎上天並沒有給占人這樣的機會,他們得知夜郎國進入日南郡境內後,開始聯合起來驅逐漢人的官吏。
隨著比景縣、朱吾縣的相繼陷落,漢人駐守在日南郡的部隊迅速向中南部的治所西卷縣聚攏。
西卷縣,太守府內。
日南郡太守虞國眉頭緊皺的坐在座椅上,一絲不苟的傾聽下屬們彙報的消息。
虞國是會稽餘姚人,以孝順長輩而名聞於世,因為並非士燮的自己人,所以被安排在了大漢最南端的日南郡擔任太守。
虞國治理郡縣以德化見著,頗受當地占人的信服,至少在他擔任日南郡期間,並沒有出現過任何的叛亂。
當時常有兩隻大雁棲居在虞國的廳堂上,虞國每次因公務出行,雙雁便起飛追逐虞國的馬車,當時的人們都感到非常的神奇。
而在原本曆史中,虞國後來因操勞過度逝世在任上,遺體被送往家鄉會稽餘姚安葬。
長期跟隨在虞國身邊的兩隻大雁,竟然戀戀不舍的追逐送葬的隊伍到了餘姚,棲息在虞國的墓上不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