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的西楚霸王還有嫡係後人?”劉協小臉一緊的問道。
作為劉氏皇族,雖然時隔數百年,但是從太史公留下的《史記》以及他們劉氏皇族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隻有皇帝才能看到的私密典籍來看,當年的西楚霸王比起史書中的記載,猶有過之。
如果傳言中那位自稱西楚霸王後人的江東反賊,真有不遜於其先祖的能力,對於如今剛剛才有所緩和的大漢王朝來說,實在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情。
負責編修國史的著作郎魯旭上前說道:“啟稟陛下,據微臣所知,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應該沒有嫡係後人。武帝時期的太史令司馬遷,曾經為寫《史記》,不但遊遍天下,還拜訪了許多漢初功臣集團的後人。
司馬遷對當年西楚霸王可謂是推崇備至,如果對方有後人尚存世間,一定會記錄在《史記》之中。”
太史在夏朝末年已經有此官職,專門負責天文地理,算術曆法等。
春秋時期,許多小國開始逐漸興起,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工作。
商鞅在秦國變法後,設立太史令一職,主要負責編寫國史與天文曆法。
漢承秦製,同樣沿用了當初的秦國製度,太史令仍然負責編寫國史與天文曆法。
東漢開始,太史令不再負責編寫國史,專掌天時、星曆,歲終奏新年曆,國祭、喪、娶奏良日及時節禁忌,有祥瑞、災異則記之。
而編寫國史的職位變動到了東漢初年新設置官職蘭台令史。
班固在撰寫《漢書》時,其職位就是蘭台令史。
靈帝末年開始,重新分配編寫史書的官職,廢棄了蘭台令史,重新設立新的官職,是為著作郎。
魯旭出身扶風魯氏,乃司徒魯恭之孫、隴西太守魯謙之子。
其人因為處事公正,又精通各朝曆史,所以擔任了著作郎一職,專門為大漢編修曆史。
“就是因為當年的司馬遷對項羽推崇備至,才沒有將其子嗣後裔的下落寫進史書裡,這是在變相的保護項羽的後裔!司馬遷當年編寫的國史,就有許多事情按照自己的意願造謠誹謗武帝。”太仆王允陰陽怪氣的說道。
原本曆史中的王允就非常不喜歡司馬遷,當初推翻董卓統治後,準備治董卓舊臣蔡邕的罪,太尉馬日磾專程前往王允住處,替蔡邕說情道:“蔡邕是難得的曠世奇才,學問淵博,見多識廣,特彆是對大漢王朝的故事了解頗多,應當給他機會贖罪,讓他繼續完成本朝曆史的編撰,成為像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一樣流傳萬世。
何況蔡邕以忠孝聞名於士大夫之中,現在以莫須有之名給他判罪,恐怕有失眾望,不服人心啊!”
然而王允根本不采納太尉馬日磾的建議,反而大怒的說道:“就是因為漢武帝沒有殺了司馬遷,才讓他寫下了誹謗皇帝的史書,流傳後世。如果我們現在不殺蔡邕,將來他一定會寫下令我們與陛下都難堪的曆史。”
素來尊敬司馬遷的諫議大夫朱儁頗為不滿的說道:“王太仆此言過了。太史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遭遇極刑而沒有放棄人生,才寫下來名垂後世的鴻篇巨著。我們不能因為他記載了一些那個時代的事實,就認為他在誹謗皇帝。
如果太史公記載的事情真是誹謗,武帝早就讓人毀了這本國史,而讓人重新編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