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縱橫家的興起與沒落(1 / 2)

所謂的縱橫之中的縱,簡單點說,就是聯合弱的諸侯一起對抗強的諸侯,戰國時代山東六國聯合起來進攻強大的秦國,則被稱為合縱抗秦。

而連橫則是針對合縱出現的策略,強國麵對弱國組建起來的同盟,尋找其中容易反水的諸侯,或是與本國沒有利益往來的諸侯,陳說利害或是賄賂,最終讓對方反水並與自己結盟,然後逐一擊破聯盟國。

縱橫家的發展是戰國時代出現的一種特殊的謀士,他從戰國初期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到了戰國中期發展到了巔峰,戰國後期秦國的一統華夏,從另一方麵甚至可以是縱橫家長期努力的結果。

戰國初期,中原三家分晉不久,立國未穩,東方田氏剛剛代齊,西方的秦國尚未進行商鞅變法,各國都忙於鞏固內政,而無力外戰。

那時的戰爭還主要以爭霸戰為主,誰強誰就被大家主要針對。

魏國作為戰國時期第一個變法圖強的國家,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吳起強兵,其麾下人才輩出,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魏文侯在位期間抑製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成為中原的霸主。

這個時期合縱主要打擊的目標就是中原霸主魏國。

魏國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被孫臏連續設計所擊敗,綜合國力遭遇滑鐵盧般下降,實力也從頂級強國淪落為二流國家,並且再無翻身之日。

東方的齊國在連續擊敗魏國後,迅速崛起,在齊威王的英明領導下,中原的霸主也從魏國轉移到了齊國的頭上。

而西方的秦國,在商鞅變法後,神功初成,冉冉升起。

隨著時光的流逝,戰國漸漸進入到了中期,這是西秦東齊爭霸的時代。

大國之間開始對小國實行兼並戰略,春秋時期遺留下來的無數小國,被戰國七雄相繼吞並,戰爭爆發的頻率逐漸增多,各國戰爭日益激烈,滅國之戰頻繁發生,縱橫家的作用更加重要,影響也更為巨大。

這一時期形成了東西方各以齊國、秦國為核心的兩大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麵,合縱連橫的盟主在齊秦之間不斷變換。

雙方都企圖通過合縱連橫使自己兼並更多的土地與國家,並通過外交方式阻止對方變強。

樂毅統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餘城,若不是燕昭王在關鍵時刻駕崩,新繼位的燕王與樂毅不和,並中了田單的離間計,齊國恐怕要提前滅亡。

齊國方麵,大將匡章曾經率領齊韓魏三國聯軍連續擊退秦軍,並乘勝追擊,直搗秦國腹地,攻破函穀關,成為戰國曆史上唯一一次攻破函穀關的大將!

無奈之下的秦昭襄王隻得割讓函穀關以東的大片土地讓對方退兵。

這期間湧現出了無數的縱橫家,縱橫家也因此達到了巔峰。

公孫衍、蘇秦、張儀、虞卿、甘茂等等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這個時代聲名鵲起,名揚天下。

縱橫家的核心內容也就此確立,思想與文化也逐漸發展成熟,成為了被天下士人認可的學術流派,能與其他諸子百家一爭長短。

秦國在縱橫家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在秦昭襄王時期,依靠範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以及不世出的神將白起的戰無不勝,最終將其餘六國打殘。

隨著秦國的一家獨大,戰國時代最終也迎來了尾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