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看上了諸葛孔明與司馬仲達?(2 / 2)

“祖父的意思我也明白,隻是當初無論是祖父還是我,麾下都有一群能臣武將協助我們,才能取得如此成績。

現在卻隻有我們兩人,艱難程度比起昔日可是困難了許多啊!”這位北魏曆史上的太武皇帝,居然有些意興闌珊起來。

“哈哈,濤兒無須灰心,當年祖父不也是寄人籬下,前有前秦天王苻堅,後有北境戰神慕容垂,最終祖父我不也是白手起家,打下了偌大的基業。

而且不要忘了,這段曆史雖然因為一部分人的到來,有些麵目全非,但是我們卻了解其中的精髓以及領先他們無數年的寶貴經驗。”拓跋珪不以為意,反而意氣風發的說道。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他當年能從北境的修羅場艱難的殺出來,今日未嘗沒有這種可能,更何況他們熟知這段曆史以及領先這個時代兩百年的經驗。

“祖父教誨的沒錯,是濤兒駑鈍了。我們有領先這個時代兩百年的經驗,雖然曆史的走向已經模糊不清,但是大多數人才的能力可是一清二楚。

距離上郡並不遠的河內司馬家,等我們強大一些了,說不定就能將這個時代綜合能力足以排進前三的司馬仲達招致麾下。”拓跋燾重拾信心的說道。

“哦?濤兒看上了河內司馬仲達?我倒是更想擁有琅琊諸葛孔明。

為君之人,誰又能拒絕軍政雙能,各項全才,而且赤膽忠心,九死不悔的賢臣呢?”拓跋珪意味深長的說道。

他當年之所以被兒子所弑,就是因為身邊缺少像諸葛亮一樣,既有能力,又忠心為國的賢臣,否則自己再活幾十年,未嘗沒有胡馬南下,一統華夏的機會,可惜天不假年。

拓跋燾不禁翻了個白眼,無奈的說道:“夢想應該是要有的,但是不能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若我們強大了,招攬河內司馬家還是有些可能。

但是就憑諸葛亮寫下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以及為了興複漢室的夢想。

他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率步卒數萬,六出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誌,最終秋風星落五丈原,病逝於北伐的途中。

既然我們將來統一了北方與中原,我相信以諸葛孔明的風骨,必定衣冠南渡,立誌北伐,收複漢室江山。”

“哈哈,我記得他們兩人似乎也就相差兩歲,現在不過還是十餘歲的孩子,討論他們還為時尚早。

濤兒認為一旦我們擊敗牢姐羌,統一上郡後,該繼續北上還是南下進入關中?”拓跋珪一笑之後,臉色變得肅然的問道。

拓跋燾沒有立刻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祖父以為,為什麼五胡十六國的國祚都如此之短,最長的前秦也不過四十餘年,而我們北魏,雖然具體到多少年,我不知道。

但是我當初駕崩之時,整個北魏自祖父建國以來,已經七十餘年。

我去世之前,整個國力非常強大,遠不是其他國家可以比擬的,我們北魏國祚超過百年完全不是問題。

而無論是石勒建立的後趙,慕容皝建立的前燕,苻健建立的前秦,慕容垂建立的後燕等國家,他們的開國之主皆是一世之雄,為什麼國祚卻並不持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