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重要的事,哪裡就能記錯?這可都是世家之間的默契,也隻糊弄上麵,糊弄那些寒窗苦讀的寒門學子罷了。”
前世的曆史中,也曾有過類似的時期,幾百年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幾百年的‘世族衰落,寒門興起’,她一直知道這條路有多難走,也知道不管曆史如何演變,王朝如何更迭,可在曆代統治者和上位者的眼中,森嚴的等級製度是鞏固統治最有效的做法。
到手的王權富貴,壟斷資源,誰都不會拱手相讓,這就是人性,也是寒門難出貴子的根本原因。
隻是被蕭文昭如此重視的科舉還能被滲透成這樣,讓她多少有點意外。
世族確實會想儘辦法阻止科舉,阻撓寒門上位的重要途徑,卻沒想到會囂張到如此明目張膽,連路邊客棧的店小二都知道的事,絕不會是空穴來風。
以門第、出身作為考核人才的標準,世族的影響力延續了百年,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
“還是小哥門路廣,連這麼要緊的事都知道呢。”
小二哥經不住漂亮小姑娘的誇獎,一下子支棱起來,“我也是聽一個專門幫世族搗騰收拾這種事的兄弟說的……好家夥,王珪那真是……”突然察覺自己說漏了嘴,小二先是慌張了一下,又看到小姑娘一副好奇懵懂不知事的樣子,便暗暗鬆了一口氣,打聲招呼,趕緊退下了。
蕭清瑤又坐了一會,便上樓回房間,將門關好後,對著空氣說了一句,“去查。”
處有人應聲,像是一陣風刮過,了無痕跡。
都已經有產業鏈了,事情恐怕比她想的還要嚴重。她一直專注在彆的事情上,對蕭文昭大力扶持的科舉倒是很少關注,卻沒想到一關注一個不吱聲。
這也是第一次,讓蕭清瑤對蕭家的辦事能力產生一絲質疑。
耳目不行、子孫無為、科舉貓膩……就連高懸於宮中牌匾之上的皇帝詔書都能弄丟了。
如果百姓不用再經曆戰火,順利過渡,甚至還能放蕭氏一馬的話,她倒是更希望有賢能的人代替蕭家接管這天下。
可惜……也隻是她的臆想。
蕭文昭不會讓出天下,新任帝王也不會允許前朝的皇族留有活口,百姓依然要經曆動蕩不安,循環往複。
再也經受不起折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