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逝的歲月中反觀曆史,許多動蕩和朝代更替的原因大多歸結為世族、藩王等統治階級之間的利益紛爭。
畢竟,造反的背後要有龐大的財力支持,人員統籌等等,兵器如何得?糧草怎麼辦?各種瑣事非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具足而不可得。
不管是前世封建皇權專製統治的古代還是如今的大昭,作為基數最大的普通百姓,他們一生所求不過是安貧守道,樂天知命。
隻要沒有外敵入侵,國內沒有大規模的動亂,那就可以被定義為太平盛世。哪怕前朝暴君昏庸無道,百姓們怨聲載道,但隻要飯能果腹,衣可蔽體,就不會有老百姓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揭竿而起。
如今,在涇州隴東境內居然有這樣一夥人,送錢送糧送銀錢,消息在有心人的運作下確實快速傳遍各地。
也正如蕭清瑤她們所料,叛軍沒出涇州就已經集結了近五萬人,但龍蛇混雜,絕大多數都是分布在各郡縣的悍匪、水匪,因為近幾年剿匪力度逐年加大,搞得這幫人到處流竄,並不敢有固定居所。聽到有這樣的好事,紛紛從各地趕往涇州,沒幾天功夫,一個看起來頗成氣候的‘義軍’就成了氣候,甚至在朝廷派兵來圍剿的時候,小勝了幾仗,讓這幫本就窮凶極惡的‘叛軍’更加囂張有了底氣。
再加上緝拿李靳東的事情也不順利,除了被關押在刑部等候提審的李靳西外,隴東李氏的其他重要成員,像是一夜之間憑空消失了,遍尋不到蹤跡。
各種出師不利,狠狠打了蕭文輝一巴掌,讓他麵上無光下不來台,當即惱羞成怒,並將怒氣全部宣泄到這幫酒囊飯袋身上。
“廢物!”蕭文輝摔碎了手中的茶碗,在禦事殿偏殿的書案前來回踱步。
殿中的內侍侍婢跪了一地,還有幾個心腹大臣和幕僚全部噤若寒蟬,如芒刺背。
“滾出去!”看到這些所謂的‘能臣異士’一個個似鵪鶉般又慫又窩囊,蕭文輝決定眼不見為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