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綸是個明事理的人。
在陸遠說完自己的想法後,譚綸這位知府選擇了支持,於是陸遠得以有了充足的時間在台州對俘虜的倭寇進行審訊,最後一份份口供被收集起來,而這些口供中涉及到此次台州之亂的主謀都指向了徐海。
這徐海和他的叔父徐惟學和海盜陳思盼相互勾結,又勾結了一個名為長三郎的日本浪人頭目,從日本當地招募浪人(其實就是在日本混不下去沒飯吃的二流子或漁民)。
由徐海作為領頭人,在大海上做著打家劫舍的事,而這次洗劫台州,一來確實是徐海要找魯發忠報私仇,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一筆訂單。
一個南洋國家的國王希望充實自己的後宮,於是委托徐海從大明為他擄上一批大明姑娘。
而這個南洋國王的代表,徐海給他取名叫。
旺財!
沒錯,就是徐海口供中他來台州和一個南洋人做生意的那個旺財。
換句話說,甭管有沒有魯發忠的原因,徐海都會劫掠台州,為了這筆價值十萬兩白銀的訂單。
至於徐海要銀子做什麼?
根據徐海手下這群人的口供來說,他們這群海盜劫掠的錢財或者像是這次南洋國王訂單的酬金都是拿來給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購買火炮船和火槍用的。
同時也可以在南澳(澳門)招募一批西洋雇傭兵以及在日本、南洋幾個島國繼續擴招人手,充實實力後繼續劫掠大明。
“這是赤裸裸的吸血啊。”
譚綸拿著這份口供倒抽了一口涼氣,這徐海、這群倭寇就像一隻隻吸血蟲吸附在大明這個國家的身體上,通過不停的劫掠來壯大自己,而壯大後,便能夠更加有力的從大明身上繼續吸血。
直到有一天,大明這個巨人被吸乾,最終轟然倒塌!
“有了這份口供,這場戰爭將會徹底定性,這就是赤裸裸的侵略,是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一場戰爭,甭管徐海是不是我大明人,當他帶領著日本人、南洋人、西洋人開始劫掠我大明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侵略者,這是一場侵略戰爭,而我們就是抗侵略的一方。”
陸遠覺得這才是自己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遠比打贏這場剿倭戰更具有意義。
“幾百年後的曆史不會再有任何非議和揣測,也不需要眾說紛紜的分析,這場戰爭的發生不以我大明的國策為影響,而是一場避無可避的戰爭,因為,徐海這種人以貪婪為導引,主動勾結夷人,為滿足私欲發動侵略,強行將暴行施加於我大明,故而這場戰爭不得不打也是必然要打。”
譚綸雖然覺得陸遠這麼做有些多此一舉,而且平白浪費了十來天的時間,但最終的結果總算是沒變,徐海還是要被斬首示眾,這便是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斬首徐海的這一天,魯發忠也被一並斬首。
魯發忠判的是斬監候,按照大明律來說,應該是立秋那天處斬,也就是要等明年的立秋才能斬首,但是內閣行了明文,到台州便斬,不給魯發忠多活幾個月的時間,因此當徐海的罪證坐實之後,魯發忠也就跟著論受賄、失土、棄城等罪被拉出來一刀砍了。
該做的事做完了,到了收尾的階段,也就是擺慶功宴的時候,台州城裡裡外外都很熱鬨。
也在這一天,陸遠見到了一個不速之客。
來人叫崔可玉,身份是一名小吏,千萬彆小看這個小吏的身份,人家是通政使司的小吏,從北京來的。
而他千裡迢迢從北京來台州,就是因為受了趙文華的命令,專門來為陸遠送上一封信。
信是趙文華寫的,內容核心隻有一點。
虛報戰功!
這次台州剿倭,斬俘五百餘人,趙文華似乎早就知道了這次台州作亂倭寇的數量,他在信中要求陸遠將這次作亂台州的倭寇數量報為八千,而後將斬俘數量報到三千,餘者皆擊潰,最後將倭酋徐海的首級送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