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改革的基礎(2 / 2)

首輔 煌煌華夏 6384 字 8個月前

“將銀子存入銀行,銀行需給儲蓄人利息。”

聽到銀行要給儲蓄人息錢,這些老爺立馬有些不樂意了:“還要給儲蓄人利息?憑什麼?”

陸遠心中歎氣。

你說古人沒智慧吧,自己剛提出銀行的概念,韓邦奇就能瞬間想到其中的關鍵問題,可見思路敏捷。

但你要說聰明吧,卻又有局限,格局也不夠。

當然,這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幾十年高高在上習慣了。

既然銀行是官辦,那麼在這些老爺們眼中,民間百姓和商人想賺朝廷的錢?

簡直是好大的狗膽!

隻有割韭菜,哪有被韭菜反割的道理。

“各位上司,銀行給付儲蓄人利息,才能吸引民間商賈、富民將銀子存進銀行,咱們利用儲蓄人的銀錢進行放貸,儲蓄利息和放貸利息有懸差,就相當於咱們不用任何本錢就可以賺錢,是無本萬利的買賣。

而且想要讓士紳們將土地交出來,銀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哦?怎麼說?”

“在解釋這個之前,陸某想請問各位上司,黃金和白銀,為什麼能夠購買土地,銅錢為什麼可以購買日常所需的米麵糧油,而一錠千文麵額的寶鈔,卻連十兩銀子的價值都沒有。”

眾皆皺眉:“金銀之物古來有之,自然是可以購買各種物品,此乃以錢易物買賣之道,至於寶鈔價值低賤,概因其濫發無度,百姓不願信服。”

陸遠點了點頭,言道。

“沒錯,無論是金銀還是民間所用之銅鉛皆自古有之,但這些錢財之所以具有購買力,是因為從朝廷到民間皆認可,是故可作為信譽貨幣的存在。

寶鈔濫發無度,朝廷認可但民間不認可,缺了信譽,就無法作為信譽貨幣存在,也就不具備購買力和流通價值。

因此貨幣最核心的關鍵是信譽,隻要有信譽,任何物品都可以具備貨幣的價值,就好似錢財誕生之初,選擇了銅、銀、金作為貨幣一樣,難道這些金屬之物生來就是‘錢’嗎?

非也,它們和鐵石、煤石一樣,都是天地誕生之物,是先民選擇了它們作為貨幣,在一代代傳續的過程中認可了它們,才時至今日,讓我們從骨子裡認為,這些東西就理所當然的應該是錢。

銀行誕生之初,信譽不足,無法完全取得民間信任,因此仍需要真金白銀作為信譽貨幣,但是隻要我們能保障銀行的公信力,讓銀行逐步融入民間,到府一級、縣一級的時候,那麼銀行認可什麼,什麼就是信譽貨幣。

這就實現了由朝廷來主導經濟,而不再是民間主導經濟。

民間儲蓄人將真金白銀存入銀行,拿走的隻是一張存票憑據,一開始肯定是惶惶難安,生怕自己的銀子不翼而飛,但是當他用存票將銀子取出來、當他拿著存票年年從銀行領走利息時,他拿著存票,就會認定自己拿的就是真金白銀。

銀行有了信譽力之後,我們就可以推出比金銀更便捷的貨幣,宋代出交子、我朝出寶鈔,其最初的目的都是為了取代金銀,因為金銀的運輸實在是不方便,使用上也不如寶鈔便利。

但無論是宋代還是我朝,用鈔都是濫發無度的,財政一旦緊張就想通過印發寶鈔來緩解,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寶鈔流入民間,造成了民間寶鈔冗餘而貨不足的情況,鈔多而貨少勢必然要貶值。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確保銀行的信譽力之後,逐步推出新的信譽貨幣來取代傳統的金銀銅錢,由銀行來主導和影響民間經濟逐步接納新的信譽貨幣,讓金銀隻作為新貨幣的信用儲備,即民間在銀行取錢的時候既可以選擇新貨幣也可以選擇金銀,但陸某相信,隻要信譽力足夠,民間必定會棄用麻煩的金銀而改用更便捷的新貨幣,也就是,紙鈔!”

眾人聽的如癡如醉,最後又確定了一遍。

“這能取代金銀。”

“一定可以。”陸遠信心十足。

金銀存世幾千年被紙鈔取代,誰又能想到紙鈔才存在幾十年就會被一串串數字取代。

屋內眾人對視後又小聲交流一番,最後肯定道。

“伯興,戶部是伱在管,我們這些人也都支持你,放心大膽的去做吧。”

“不錯,你素有才智,老夫相信你。”

幾人看在近一年賺了不少錢的麵子上都表態支持,這就是信任的基礎。

陸遠不由露出笑容。

改革,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團結和不斷增加信任基礎的過程,當你團結了所有人並且築牢信任基礎之後,那麼改革是無往不利且一定能成功的,直眉瞪眼的用強權去推動,最後的結局一定是人亡政息。

這就是曆史的經驗和教訓。

“不過伯興,你還是沒說這銀行和土地有什麼關係啊?”

“諸位上司勿急,且聽陸某細說。”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