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鹽鐵專營的歸屬權問題
福建的問題陸遠沒有急著處理,不過有趙貞吉這個隨官在,儘職儘責的記在了他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
如今的趙貞吉已經完全找到了如何當好陸遠隨官的位置,並且孜孜不倦的學習著。
離開福建之後,陸遠便直撲廣東。
布政使周延、趙學雍;巡撫吳應賢帶領一眾官員迎接,胡宗憲自然也在其中。
廣東的班子基本都是陸遠的人,軍權也一樣,廣東總兵是鄧連三,按察使屠大山則是韓邦奇的隨官出身。
如此一看,這裡可謂是江南黨的退身之地。
都是自己人,推行考成法的正麵阻力便就不會大,不過廣東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宗族。”
趙學雍姿態端正的為陸遠介紹著廣東的情況:“明台,廣東宗族勢力起自唐朝、盛於宋朝,雖然在忽必烈南侵時期遭受到嚴重的屠殺而削弱,但自我大明開國之後又迅速恢複,說直白些就是因為離著中央遠。
成祖離南北上,廣東離著中央便是南北兩極之跨,一來一回接近三個月,所謂管束也就無從談起了。”
陸遠安靜聽著,等趙學雍說完後才點頭,言道。
“主要的問題集中在哪些方麵,對朝廷推行考成法又有哪些阻力。”
“應該是鹽鐵場的利益。”
這個話題周延來做了回複:“廣東沿海一帶分布數量不少的鹽場、鹽柵和冶鐵場,在唐代以前陸運不暢、海運不通的時候,廣東當地的百姓就已經開始自行完善了鹽鐵的生產和使用。
唐代之後,朝廷收回了鹽鐵專營之權,但每等朝廷衰弱之時,廣東當地的宗族就會趁機再將這些鹽鐵場收回去,自從汪直倭亂後,這些地方便又成了私人斂財之物,所以下官覺得,考成法推行之後,重點之處就在於收回鹽鐵專營權。”
“有一個問題。”陸遠有些詫異的問道:“為什麼每當朝廷衰弱或者鬨亂子的時候,這些鹽鐵場又會被當地宗族把持,難道咱們官府在鹽鐵場一點控製力都沒有嗎。”
周延歎出口氣:“主要是這些鹽鐵場用的都是廣東當地的工人,宗族親重,往往這些宗族長一句話要比官府的公文還要有權威。”
“廣東也是締結鄉約最大的省,全省共有一百七十個約,為全國之巨。”
鄉約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鄉村自治的約定合作,在鄉約範圍內,地方的士紳擁有組織自己範圍內鄉村百姓耕田勞作、讀書學習、武裝自保、鄉人自治的權力。
受限於時代交通和通訊的落後,中央朝廷始終無法在鄉村一級建立行政署衙,因此矛盾由來日久,久而久之統治者也累了,於是在北宋時期鄉約製度誕生,到了嘉靖朝,嘉靖帝更懂得平衡利弊,於是大力推崇王陽明提出的《南贛鄉約》辦法用以解決地方問題。
廣東是大明朝締結鄉約最多的省,這些鄉約具有合法權,朝廷要尊重,不可以隨意的反悔否定。
陸遠大概是聽明白了,於是點頭道。
“所以說要想在廣東推行考成法,首先要解決鹽鐵專營權的歸屬問題,並且要處理多達一百七十個鄉約的存在問題,不然的話,官府做的官府的事,地方做地方的事,官民無法一體一心,各乾各的注定無法成事。”
堂內一群官員紛紛點頭。
“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