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先明後不爭(2 / 2)

首輔 煌煌華夏 5735 字 7個月前

等沒有了閒雜人等之後陸遠才繼續向下說。

“海禁之前,朝廷負責海貿事宜的是江南織造局和廣州、泉州市舶司,這裡麵江南織造局負責出商品,市舶司負責出船,跟船的護衛由福建、廣東臬司衙門來負責。

但江南織造局隻有絲綢,其他的諸如茶葉、瓷器、紙張、藥材、器具、胭脂等各類商品包括事關養蠶繅絲、開渠水利等各種技術及從事生產者留在當地教導協助,這些都由當地的官府來負責。

但即使是江南織造局負責出的絲綢,其從生產加工到最後出成品,都是地方負責的,地方收稅收上來的絲是原材料,沒有原材料就算織造局有一萬架織機、十萬名工人,他們又拿什麼來變出絲綢。

如此說來,我大明朝整個對外貿易,陸某將其稱之為出口,出口的商品、技術、人力都是朝廷在擔負,但賣出的銀錢卻不歸地方,這些東西都是國家的稅收。”

大明朝是實物稅,種茶的茶農交的就是茶葉,種藥材的就交藥材,相當於大明是將自己的稅收通過貿易變成真金白銀。

其他的諸如冶鐵、製鹽都有專門的課司來征稅。

陸遠如此說,簡單理解就是本該國家的一切通過這個轉換的過程後變成了真金白銀,流入嘉靖皇帝一個人的內帑。

損國家而肥皇帝。

幾十年的海禁,相當於大明朝是沒有出口這一項,而國內的內需也並不大,所以對於原材料的消耗不多,相關的生產業、製造業也發展不起來,從業人員就業崗位也有限,因此整個國家的生產力處於一個相對低迷的層麵。

但是開了海禁,多了一個出口,那麼相關產業就會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春天,對於原材料的消耗會翻倍。

消耗的越多就意味著原屬於國家的稅收會大量流失。

看似都變成了真金白銀,可這些真金白銀如果不能進入國庫來提振國家經濟的話,那麼就是毫無意義。

而大明朝的稅收九成來自江南。

這不是吸血是什麼?

“所以陸部堂是不支持開海了?”

嚴嵩聽完陸遠的話,直接質問道:“是這個意思嗎?”

陸遠皺起了眉頭。

這個嚴嵩裝糊塗呢。

“如果嚴閣老是這麼曲解下官說的話,那便這麼認為吧。”

陸遠懶得和嚴嵩抬杠:“您是首揆,您說下官不支持,那下官便不支持。”

耍無賴是吧,行,你嚴嵩鐵了心當忠臣拿國家財政當兒戲,那擺爛吧。

不開海傷的是大明朝又不是我陸遠。

接著海禁才好呢,正好讓遠東安全占據汪直滅亡後的海貿空白期。

陸遠一說不支持,張治和韓士英就改變了口風。

“適才聽到陸部堂這麼說,才知道原來這開海的事那麼複雜,確實都應該考慮到再做打算,需得從長計議。”

兩人表完態,張治還看向徐階,眼神裡帶著警告。

後者連忙出聲附和。

“對對對,嚴閣老,咱們還是從長計議。”

早先還都統一立場支持開海,可現在又瞬間變成了內部不和。

嚴嵩吊起一口氣來,隻好看向歐陽必進。

“歐陽閣老,你也說說你的意見吧。”

後者斟酌一番後開口。

“之前陸部堂說的話也有一定道理,海貿海貿,既然是貿易就是有買有賣,我大明朝賣的是東西都是從地方收上來的稅,這些稅是國家的,隻不過經織造局、市舶司的手賣出去罷了,那麼這賣來的銀子,到底是朝廷的還是織造局市舶司的?

事實上,到底賣了多少錢,織造局和市舶司也不會告訴內閣,他們的帳隻有司禮監知道。”

???

所有人都明顯一愣。

誰都沒有想到,在這麼一個問題上,歐陽必進作為嚴嵩的小舅子竟然會立場堅定的支持陸遠。

這叫做大公無私,還是叫反戈一擊?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