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一個國家,兩個中央(1 / 2)

首輔 煌煌華夏 5032 字 6個月前

第240章 一個國家,兩個中央

嘉靖從未想過,在自己的人生中竟然會有一天需要去揣摩一個臣子的心意。

自古伴君如伴虎,都說聖心難測,當官的絞儘腦汁都想著如何迎奉君王,哪怕是嚴嵩,也是如此,為了迎合上意,滿身才華用作書寫青詞。

今天可真是倒翻天罡了。

出現這種情況絕不是因為陸遠已經牛的超過嘉靖皇帝,事實上,如果嘉靖不考慮後果的情況下,在北京他仍然擁有對陸遠的生殺掌握權。

殺死陸遠和殺死一個尋常老百姓的難度對嘉靖來說是一樣的。

隻要不考慮後果。

可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也全然是因為嘉靖自身的精明算計。

如果說嘉靖是個暴君莽夫,那陸遠鐵定不會這麼乾,同理,嘉靖也沒可能活到今天,楊廷和那時候就給他弄死了。

精於算計的人都謹慎,會事事先考慮利弊,隻要利大於弊,那麼便是犧牲一點麵子也無妨,之前嘉靖自行作踐自己就是證明。

嘉靖在腦中想了許多許多,最後也是試探著開口。

“先憲宗、孝宗患病,時病體已入膏肓,醫藥罔效,故內閣酌辦遵行大行皇帝生前賢德,寬宥太醫,不加重罰,可見我大明大行皇帝之仁善矣。”

皇帝不是被藥死的,而是自己重病病死的,跟太醫的醫術無關。

陸遠於是拱手:“有陛下這番話,可使陰行邪說無所遁形也。”

嘉靖順勢言道:“朕雖為天子,亦知人力尚有儘時,天不假力豈可逆也,人如此國亦如此。”

試探的話在這一刻拋出來了。

這裡嘉靖的話很好翻譯,就算是皇帝的命也是有儘頭的,如果老天爺不給續命那麼就無力回天,皇帝如此國家也如此,國運早晚有衰亡的一日,改朝換代也是理所當然。

但這裡之所以是來自嘉靖的試探,那就需要聯係前文。

不過在翻譯之前,先說下陸遠是如何回答的。

其如此答道:“皇上所言非也,姬周有國八百載,後漢卻僅三年,兩國何以如此懸殊,或為外敵襲擾、或因內政交困,是故,修德政強國、禦外敵安邦可固國運,倘使代代出賢臣、年年有德政,國可存續千年也。”

結合著陸遠的回答便很好翻譯了。

嘉靖不清楚陸遠的打算,因此先釋放出一種相對消極的態度來進行試探。

國家的運數乃是天定,朕認命了,朕也實在是無能為力,便愛咋咋地吧。

而陸遠則是積極回應,稱國運的長短是可控的。

國家滅亡的原因無非是因為內在矛盾或者外部侵略兩種,但隻要國家強大,就不會有外敵,而倘若國家可以用賢臣、修德政那麼就會一直強大。

這種回答算是很官方正式的,也是很籠統的,到底什麼叫賢臣、什麼叫德政沒有細說。

可用在這個時候剛剛好,也讓嘉靖有了接著向下交流的話茬。

“陸卿所言甚是鞭辟,然朕困於深宮,內閣持於嵩手,神鬼易形、忠奸難辨。”

來自嘉靖的橄欖枝拋出來了。

你陸遠是不是想當首輔?如果是,朕現在就可以給你!

讓嚴嵩倒台,你來做。

以此換取陸遠的支持。

陸遠對答道:“閣老年高,力有未逮,是需治者、必進者、階者相望扶持,一人計短、眾人計長,擇良善者而用之、察奸惡者而棄之,是正也。”

很顯然,陸遠對嘉靖開出的條件並不滿意。

現在也不是他來北京,草率接手這個國家行政權的時機。

嘉靖隻好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