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河北的行程之後,陸遠緊跟著便馬不停蹄趕往北京,遷都之後的北京城要比以往冷清不少,沒有了在大街上橫行霸道的王公貴胄,也少了幾分所謂天子腳下的帝王之氣。
來到這裡,陸遠便沒有再怎麼指手劃腳,因為自從馬坤被抓之後,北京知府就換成了陸遠的老部下。
浙江右布政使文興盛。
也就是十幾年前跟著陸遠在淳安縣的那個主簿。
彆看這家夥沒什麼能力,但就一點好,死忠,且貫徹執行力非常值得表揚。
陸遠讓乾什麼乾什麼,從來不問為什麼,而且頭很鐵,不管什麼阻力不阻力,凡是陸遠交代下來的事,件件都能辦明白,自然是一路仕途亨通。
在文興盛的陪同下,陸遠漫步在北京皇宮之內,看的出來,這裡被保護的很好,而且有維護修繕的痕跡。
“當年成祖皇帝為了修建北京皇宮,征調了大量的民夫勞役,且耗時多年,如此文化之瑰寶,要保護好。”
對文興盛的做法,陸遠表示讚許,他感慨道:“不僅北京的皇宮,包括南京的皇宮也如此,可以說這裡的每一寸牆皮將來都是留給後人的珍貴文物。”
“您放心。”文興盛跟隨在側,忙拍著胸脯保證:“門下必定牢記,全力做好這件事。”
“財政上有沒有困難?”
陸遠關心道:“北京財政一直都不健康,當年遷都之前,這裡就全靠江南輸稅撐著,現如今遷都南下,恐怕日子更難過吧,要是有困難就說出來,本輔看如何幫你協調解決。”
“沒有困難。”文興盛挺著胸膛說道:“北京完全有餘力來修繕皇宮。”
“哦?”
陸遠來了興致:“看你這態勢,財政上很寬裕。”
“是。”
“細說說。”
陸遠走到一處亭子歇腳,招呼文興盛坐到自己跟前,頗為感興趣的詢問:“你是怎麼做到的。”
“太師,北京過往的數十年內為什麼窮?”
文興盛先是向陸遠拋出一個問題,隨後又覺得這樣有些失禮不妥,剛欲開口,陸遠已經說了話。
“你倒是先考上本輔了,在成祖遷都,於北京設置行部之前,北京是我大明朝鎮北要塞,隻做軍事重鎮而用,成祖覺得北京太過貧瘠,於是遷江南六省富商北上,認為富商多、官員多,北京就會繁華。
然而富商雖然去了北京,但其產業仍舊在南,因為北京閉塞,強行將產業轉移到北京隻有倒閉一條路,所以成祖又下大力氣擴修大運河,為此從山東征集了大量徭役,還逼反出一個白蓮教。
本以為大運河擴修之後,南北漕運打通可以繁華北京城,結果卻是,大運河一打通,這些強行遷來的富商們又都跑回了江南,原因是北京沒有多少百姓,都是商人,生意做給誰?…。。
沒辦法,成祖又遷了河南、山西、陝西的百姓到北京,這一遷就遷了足足五十萬之巨,這才算是把商人們留住。
可成祖忽略了官僚集團紮根擴張的必然規律,那就是隨著北京成為權力中心後,王公貴胄、文武百官集中於此,他們大量兼並田畝,北京就這麼點地,隻夠幾十萬百姓分的,他們一兼並,老百姓就沒了地,不僅朝廷收不上稅,連帶著這些個商人的買賣也越來越難乾。
等到了天順年,曾經被成祖遷來北京的江南富商又紛紛回了江南,留下一地狼藉的北京和大幾十萬佃戶給了朝廷,因此自然是越來越窮,隻能靠江南的輸供度日。”
“太師英明。”
文興盛捧上一句,而後才言道:“北京的窮主要根源在於收不上稅,北京八成的田畝都在王公貴胄的手中,而今隨著諸藩王主動納稅,帶著官員士紳群體也納稅,根源問題已經得到解決,這是北京財政得以好轉的第一因素。
其次,北京也有優勢,那就是人多,北京也就是原先的順天府,弘治十五年的時候就足足有七十二萬人,到了遷都南下的時候更是有八十萬人之巨。
太師,八十萬啊,這麼多人丁能乾的事太多了,下官在浙江為官多年,也算認識不少商人,其中有一個乾過遠洋貿易,我把他請過來在天津港建了一所學校。”
“學校?什麼學校。”
“海員學校。”?文興盛嘿嘿一笑:“專門培養遠洋的海員,然後將這些培養出來的海員打包全送給遠東,省的遠東自己招募和培訓了,現在滿剌加給了咱們,想必將來整個南洋都跑不掉,遠東將來的海外生意一定需要大量海員,不光遠東,隻要是做遠洋貿易的商號都缺,下官先一步把培訓海員的產業乾出規模來,將來就靠送人力也能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