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甚至連做官的想法都沒有,在陶謙離開徐州之後,陶商雖然代父暫時管理徐州,可是多是以陳登父子為主,陶商隻不過是掛名而已。
“元龍(陳登表字),現在是什麼情況了,城外的那些人,是不是增多了,敵軍又來援軍了?”
陶商略微有些擔憂,見到劉爭這邊的人馬增多之後,臉上的憂愁之心自然是更加的濃烈了,隻能求助於陳登。
現年不過二十六歲的陳登,在徐州城裡頗有名望,是附近最有名的名士,深得陶謙的信任。
平日裡陶商雖然對當官不感興趣,可私下和陳登的關係卻還是不錯的,二人都是以兄弟相稱。
“陶兄,彆怕,敵軍雖兵力增多,可我們城中還有八千兵馬,昨夜我又讓我父去城中募集鄉勇,以城中百姓為基礎招募數千兵馬,不成問題,算下來,我們至少能夠征集到一萬餘人兵力,除非敵軍有三萬人攻城,否則我有把握可以擋住敵軍的進攻。”
陶商聽聞陳登的話之後,臉上焦慮之色倒是安穩了幾分,不過還是擔憂。
“我聽那些從北方逃回來的將士說,我父親在青州已經…”
陶商沒有把話說完,因為說起這個,正是他的傷心事。
陳登一開始淡定的神色,在陶商說起這個事情的時候,也不禁微微有了一些變化。
“陶兄,這件事情,我也隻能勸你一句節哀順變了,畢竟刺史大人久經沙場,總有這麼一天的,這樣的結果,或許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陳登不知道該怎麼勸陶商不要難過,可如今事情已經發生了,陶商傷心也無用了,有傷心的時間,不如想辦法對付城外的這些敵軍吧。
在陶商和陳登二人交流的時候,劉爭已經和太史慈見過了,了解了太史慈從淮南征伐過來的一些細節之後,劉爭便帶著太史慈開始出現在城外,準備和城中的陳登談判。
以劉爭如今在這徐州城外的兵力,打下徐州城,其實並不難,太史慈的八千兵馬,劉爭率領的一萬多人,還有糜家湊出來的一些私兵,兵力也有三萬
。
三萬大軍對付區區隻有幾千兵馬的徐州城,劉爭有很大的把握,可是劉爭看中了陳登的能力,想要勸降陳登,所以不造殺孽最好。
“城樓上,可是陳元龍?”
在和陶商交流的陳登被劉爭的聲音吸引,抬起頭,衝著城下看了過去,一眼便看見了在隊伍前麵的劉爭。
在瞧見了劉爭之後,陳登的目光微微有些變化,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開口回應了一句。
“在下正是陳元龍,閣下是誰?為何圍我徐州城?”
此時的陳登還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劉爭已經到了徐州,雖說他知道城下的這些人,就是劉爭的兵馬。可是他隻認為這些人是劉爭手下的大軍,劉爭這個時候應該在青州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