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扛把子劉備(1 / 2)

三國之天下無雙正文第九百三十七章扛把子劉備說起劉備,劉爭不禁就想起了自己了解過的一些東西。

其實《三國誌》上,對於劉備的身世描寫,並不是特彆的詳細,隻有短短的幾句話:先主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其作者陳壽,曾經在蜀漢當官,也算是劉備的官員,多少對劉備有一些舊情,所以吹捧一下劉備,將劉備塑造成一個家境貧寒、織席販履、身處逆境、卻又胸懷大誌的上進好青年,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參考一下其他的一些注解,就可以知道,這裡麵有的內容,有一些顛覆性的東西。

劉備從小喪父,跟著母親長大。父親在死之前隻不過是縣城裡的一個小官吏,並不能夠給劉備的家庭帶來多大的餘資。

不過,劉備雖然生父早亡,但是劉家的宗族勢力,在當地卻是印象力極大。

一來是,劉備的身份,乃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皇族後裔,劉勝是西漢的人物,劉備則是東漢,這其中相差了幾百年。

幾百年的繁衍下來,劉家在當地的印象力根深蒂固,儘管劉備失去了父親,但是有宗族的勢力在,劉備年輕的時候,也不可能窮困潦倒。

這一點,從劉備能夠在十來歲的時候,跟隨公孫瓚,同宗劉德然一起拜師盧植就可以看出來。

如果沒有一點勢力的話,是不可能拜在盧植的門下的。

而通過公孫瓚的一些事跡可以發現,公孫瓚求學的地點,是洛陽,可以知道,劉備年輕的時候,是和公孫瓚一起在洛陽,求學於盧植的。

先不說,從幽州的涿縣到洛陽,這中間有多遠,就是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沒有任何收入,全靠家裡的資助,在外求學,這是多大的一筆開支。

如果劉備年輕的時候,窮困潦倒的話,所謂的織席販履之輩,是不可能負擔的起,他前往洛陽遊學的費用的。

就當時的背景,就相當於現代的山溝溝的裡的村裡人,跑到京城去遊學一樣困難。

既然劉備不遠千裡從幽州跑去洛陽求學,還是找的當時很有名氣的大儒盧植當老師,應該學會很多的東西,成為一代名家吧。

誒,還真不是,劉備應該是一個學渣。

劉備在洛陽沒有好好求學,應該和後世的那些個富家子弟一樣,不務正業,天天夜店泡妞,隻不過當時的洛陽應該沒有夜店,劉備估計隻能天天鬥雞鬥狗,留戀於青樓。

這一點,從當時在洛陽一同求學的公孫瓚身上也能看出來,公孫瓚和劉備在史書上的記載都是,略見書傳,意思就是粗通文墨。

跟著盧植這樣的老師,學的卻這是這水平,怎麼看都是給老師丟臉了。

富二代的錢,也不是無限的,也都是家裡給的,劉備跟著自己的堂兄弟劉德然在洛陽逍遙快活了幾年之後,盤纏應該用的差不多了,所以總歸還是要回家的。

回到了涿縣老家的劉備,應該已經成年了,弱冠之年,差不多就得自己開始謀生了,宗族不可能庇護資助一輩子。

在洛陽遊學的那幾年,劉備見慣了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又結交了很多權貴朋友,劉備的心早就已經野了,自然不可能安分守己。

桓靈時代,地方秩序崩毀,邪教蔓延、流賊叢生;此時離黃巾之亂爆發,還剩不足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