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傳國玉璽(2 / 2)

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

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鐫刻和氏璧,將其雕刻成為傳國玉璽,這傳國玉璽就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儘”。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仔細打量起來,這李斯命人雕刻的玉璽,確實有幾分威嚴所在。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隻不過,如果多看兩眼的話,就會看見,在這一方玉璽之上,還有一塊閃耀著金色光芒的小角。

這是因為傳國玉璽在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後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後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這才導致,原本的和氏璧玉璽,變成了金鑲玉。

不過雖然是金鑲玉,這玉璽的公信力還是在的,隻要有他,便是真正的皇權天授。

“走,我們進城。”

劉爭收起了這傳國玉璽,很快就率領自己的大軍,進入皇宮,正式接管了這洛陽城。

在劉爭進入皇宮,去見小皇帝劉辯的時候,在洛陽的另外一邊。

劉備率領自己僅剩下的一些人馬,從河內郡,繞過洛陽,走到了河東郡,然後通過河東郡,跨過黃河,打算通過三輔之地,繞路回到洛陽城。

可惜,他還沒有到達洛陽,就在路上,遭遇了,從洛陽奔襲逃難出來的種輯,董承等人。

劉備還在路上,瞧見遠處跑來一陣散兵,這些人馬,都是之前在洛陽被呂布追擊,卻因為呂布去追擊王允,讓他們有了喘息的機會,快速從洛陽逃走的大軍。

“董承,種輯,你們怎麼在這裡?而且還一副剛剛經曆了敗仗的樣子?”

此刻的劉備 ,還並不清楚,洛陽發生的事情。

劉爭已經打進洛陽的事情,更是不知道,劉備還以為自己可以儘快回到洛陽,好說服朝廷,繼續征兵,討伐劉爭呢。

董承和種輯,在此刻見到了劉備之後,也是又驚又喜。

驚訝的是,在這裡居然還能夠見到劉備,喜的則是,劉備在的話 ,說不定還有一戰之力。

“大將軍,大事不好了,洛陽危險了!”

董承對於劉備還是頗為信任的,隻要劉備在,聚集一些兵馬,殺回洛陽不是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