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應對之法(2 / 2)

劉爭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又見到了一個三國時期的厲害謀士。

不過,許攸那家夥,不是袁紹帳下的謀士嗎,後來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投靠了曹操。

他怎麼會出現在黃巾軍當中呢。

不過,劉爭很快就想起了曾經看過許攸資料裡的一個小事。

許攸是南陽人,南陽就是汝南的隔壁,年輕的時候,差不多就是黃巾起義前後,他曾夥同其他幾個官員大戶,想要廢除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

好像還邀請曹操參與,卻被曹操拒絕了,後來事情敗露了,主要官員自殺,他卻逃走了。

如今劉爭不知道許攸這家夥策劃的廢除漢靈

帝的事情,是不是已經開始了,但是他和黃巾軍走的密切,想來也隻為自己廢除漢靈帝的事情,找幫手。

就在劉爭還在思考許攸這家夥的時候,許攸就已經開口給波才講述,如何應對官軍了。

“我汝南城之中,擁有十五大軍!而官軍卻不過區區三萬餘人,正麵交戰的話,官軍裝備精良,確實不一定能夠穩操勝券,但如果我們分兵奇襲,就不一定了。”

“怎麼個奇襲法?”

“渠帥請看,這汝南城,有四處城門,官軍圍城,必定不會隻圍一門,我軍分成四部,同時攻打,官軍的三萬人,肯定也會分化成為四部,到時候,勢必就會從三萬人,變成一門隻有數千人。”

“擊敗三萬人不容易,但是隻需擊殺數千人,豈不是簡單多了。”

許攸這麼一說,確實有一些道理。

官軍的強大,特彆是人數一多,對黃巾軍就更加可怕,如果人數少的話,以人數的優勢,還能夠起到一些作用。

如果隻需要對付數千人,波才還是有帶你把握的。

“好,這個計劃不錯,正好,我們這裡有四部人手,分彆對應一個城門,這樣的話,對我們也比較公平。”

波才聽完了許攸的計劃,表示讚同。

隨後便將目光看向了其他幾個人,劉辟自然沒有什麼意見。

畢竟許攸本來就是他的人,許攸提出來的計劃,他自然是要支持的。

而何儀和黃邵二人,相視看了一眼,也沒有異議,很快就同意了波才的話。

“波才渠帥,我們沒有意見,你隻需要分配一下,我們守哪個城門就行了。”

“那好,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麼我就來做主了,北城門,是皇甫嵩的主力,由我親自鎮守,西邊是曹軍,何儀你去駐守,東邊的孫堅軍,就有劉辟去,南邊的朱儁就讓黃邵的人去。”

波才將在場四個勢力的人員,都分配了一下

,大家沒有了意見,整個商討過程就差不多結束了,約定了明日一早,便開始出城和官軍廝殺。

劉爭聽完了波才和眾位渠帥的意見之後,自始至終都沒有開口說話,他的人員不夠多,實力不夠大,沒有說話的份。

再者而言,劉爭也不想要摻和這些,對於許攸的計劃,也是比較認同,所以沒有開口。

隻是他覺得有一些不對勁的就是,黃邵和何儀這兩個家夥,最後相視一笑,總覺得讓他有一些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