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當年惠宗兵敗一事傳回朝廷之時,安國伯臨危受命,承天子之信任,帶著自家三個優秀的兒子,親率十萬人馬北上,欲要以這隻兵馬來阻擋涼國的反攻。
許是惠宗之敗使得涼國人馬小覷起了本朝,那些狂妄的蠻夷之輩竟是一舉攻入了燕州境內,大肆擄掠燕州資源,糧食、金銀珠寶、乃至是人口,無物不奪,無物不搶!
且因涼國分屬遊牧之族,故而大涼的兵種也大多都是些騎兵,當然,其中隻有少數的是精銳,餘者不過是普通的族人罷了,不過因為涼國百姓生活環境艱苦,故而他們的每一個兵卒都是略強於本朝人馬的。
最起碼,是要強於當時的本朝兵卒。
那時候,安國伯率領親子、士卒,直截了當地迎麵對上了得勝的涼國兵馬,二者相交,殺戮肆意,隻不過是短短一天半的功夫就是分出了結果。
沒錯,那一戰,亦是本朝自惠宗結束之後的唯一一場勝戰!
涼國本來是八萬的人馬,但經過惠宗三十萬人馬的交戰,雖贏了惠宗,但也是損兵折將,變成了四萬多的數量,其中還要包含那些傷兵,不過,經過涼國後方的補充,以及降服的那些惠宗士卒,二者相加,勉勉強強到了十萬之數。
於是十萬涼兵與十萬本朝兵馬決戰,到了最後,卻是本朝慘勝,將涼國兵馬拒於玉門郡外!
那一役,後世稱之為“玉門之戰”,其最後結果就是涼國的十萬人馬到最後也隻逃掉了兩萬多,餘下的儘皆埋骨玉門郡,但本朝人馬亦是死得隻剩下了三千左右的傷員,且安國伯父子四人更是戰死沙場,空留身後名!
於是,“玉門之戰”後,涼國無力再戰,隻得據守燕州的馬河郡,以之防備本朝,而本朝亦是元氣大傷,隻得依托玉門郡建立了玉門關,重新鎮守住了涼國的入侵。
不過,玉門關到底是新建邊關,其根基底蘊遠不如以前的密門關,故而這些年來,每每到了冬季涼國缺少糧食的時候,涼國就會南下入侵本朝,造成朝廷莫大損失!
言歸正傳,“玉門之戰”後,當今聖上感念其人之功績,親自下旨,將安國伯神位遷於武神祠,享有國祭。
武神閣,是對等於名臣閣的另一處朝廷設立的機構,是太祖臨終前為自家幾位老兄弟們設計的一種榮耀。
對比於名臣閣的新增來說,武神祠除了太祖時期的開國勳爵們之外,安國候還是後世第一位進了武神祠的勳爵!
話說回來,當今天子更是將安國伯之位擢升為侯爵,並以此世襲三代,而後逐代遞減,但因安國伯嫡係一脈儘亡,隻剩下了平寧郡主這麼一位嫡女,所以,按照世俗禮法的約定,安國候之位將由先安國候的血脈宗族之人襲爵。
不過,當時的天子可憐平寧郡主小小年紀就父兄皆亡,故特封其為“平寧群主”之位格,且又將其接進宮中,由皇後身邊養大,故此平寧郡主也是異常尊貴,不弱於皇室公主,甚至是更強於一般不受寵的公主。
畢竟,平寧郡主可是在皇後身邊養大,而皇後又無嫡子,故而二人間也是情同母女,視若親人。
因此,這又如何不叫盛長權擔憂明蘭之選擇?
且不說齊衡能不能反抗他母親的意誌,倘若明蘭真的進了齊國公府,那她能應付得來這平寧郡主的性子嗎?
對此,盛長權深感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