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麵見郤至(1 / 2)

人的體力總有限度,怎麼可能隨時隨地保持負重狀態?

尤其是出征在外,保持體力非常必要,否則等待到了需要酣戰的時候,身體機能的狀態很糟糕,無法拿出最好的狀態上陣,堅持作戰的時間不久可以補救,拚殺期間力竭卻是要丟命的!

這樣一來,軍隊的主官就顯得非常重要,有沒有派出足夠的斥候探索敵軍以及進行外圍警戒,有沒有能力在敵軍逼近前下達正確的指示,決定了一支部隊所有人的生死。

“跟秦軍作戰才需要有諸多的防備。與其他國家,包括楚軍根本沒有這麼累。”郤武能夠看出樓令很年輕,想要拉攏以及栽培樓令才進行教導。

很多人的能力很好,偏偏就是遇不上伯樂,有再強的實力都無處發揮。

得到他人賞識,有人願意栽培和教導,無疑問是一種幸運。

樓令知道郤武很欣賞自己,給出了很積極的回應。

有一點卻是樓令不知道,比如秦軍與晉軍交戰的時候為什麼會不計手段,開端其實是晉軍在“崤之戰”先打了秦軍伏擊。

不過,樓令知不知道前因後果都是一件挺無所謂的事情。

目前的樓令沒有獨領一軍的資格,隻有聽從他人命令的份。

人微言輕之下去思考敵軍會做什麼,自己又該是如何應對,想多了其實也是白想。

身份地位不足夠,很多時候哪怕明明是對的,以為有什麼用嗎?大多數時候是說越多越錯,甚至極可能成為泄憤的對象。

至於碰上善於采納建議的主將?互相之間不認識,連接觸過都沒有,沒有最基本的信任基礎,能不能見到人存在很大疑問,哪怕見著了麵,人家就該懷疑你主動湊上來,到底是不是心懷叵測了。

所以了,曆朝一代又一代人,有多少是不認識基礎下獲得了信任,一些鳳毛麟角的例子被拿出大說特說,搞得好像類似的事情很普遍似得。

實際上,千裡馬遇伯樂的故事,當真是屬於千古難遇啊!

他們進入“輔氏”地界,不止行軍路上沒有遭遇秦軍,到“輔氏”駐紮之後從智氏那邊獲知了秦軍的動向。

原來秦軍察覺到晉軍支援部隊即將抵達,主動進行了收縮再往西撤,主戰場變成了一個叫“崇”地的東北側。

“智罃?”樓令時隔很久之後再一次見到了智罃,發現智罃比以前更瘦了。

智罃不知道有沒有看到樓令?反正他不可能對樓令主動打招呼,雙方暫時沒有眼神上的對視。

秦軍不宣而戰之後,魏氏的封地由於跟秦國比鄰的關係,以魏氏的損失最為慘重。

相關的慘狀已經在晉軍內部傳遍,秦軍入侵之後見人就殺,並且大肆劫掠以及破壞生產設施,傳言都把魏氏的家主氣得吐血了。

講真話,當下的列國那麼多,包括與諸夏文明比鄰的異邦,真的沒有任何勢力比秦軍表現得還要凶殘。

諸夏列國是“一家人”的關係,他們互相交戰都會遵守既有規則。

不是周邊的異邦多麼文明,他們不敢凶殘的理由是害怕被報複。

“主上,他便是我所說的樓令。”郤武正在將樓令引薦給郤至。

“這名字好像在哪聽過?”郤至真忘記到底有沒有聽過這個名字,隻是樓令以‘樓’為前綴,明確知道樓令是在‘樓’地那邊棲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