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君臣自然是迫不及待地想挽回頹勢,原因是中原好多諸侯國悖盟,紛紛倒向了楚國,承認楚國為新的霸主,並且開始進行上貢。
在這一場爭霸戰爭中,晉國和楚國是誰強一分,必將讓對方感到難受,想要千方百計地趕上。
失去了一些諸侯國進貢之後,晉國的年收入下降了二成左右,彆看隻是二成而已,其實總量的數額足夠龐大之下,二成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國君一般有兩種車駕,一種當然是戰車,另一種則為廣車。
兩種車駕挺好進行區分,戰車和廣車都是用四匹馬來拉動,隻是廣車的車體比較大,車上會有一些雕刻,還多了一個放置大纛的車轅。
大纛是什麼?說是旗幟卻看不到旗麵,它用一些動物的皮毛、尾巴和翎羽製作而成。一般是某國君主曾經親自獵殺的猛獸,加上從敵國繳獲的大纛聯合製成,上麵的皮毛、尾巴或翎羽越多越華麗,基本上代表著曆史越加悠久,出明君的次數也比較多。
因為是國君的戰車,戰車組的成員就多了一人,也就是晉君獳並不兼任車左,那麼就是戰車主將、戎左、戎右加禦戎的配置。這樣一來,戰車就要加大體積,免得四個人站上去會顯得擁擠。
樓令在得知郤至便是戎左之後有點意外,原因當然是之前根本不知道郤至擔當戎左這回事。
由於國君在側的關係,樓令和郤至並沒有多講話,他們手持自己的武器安靜站在車上,擺出護衛晉君獳的姿態。
隊伍開拔出城,過居民區的時候,道路兩側站或跪著許多人。
站著的那些人是“國人”或有大夫爵、“士”、“徒”身份的人。
跪著的則是仆、或奴、隸。
來到城外,城門邊上有著一隊甲士,他們的數量約是一百五十。
並不是所有身穿甲胄的人都屬於甲士。
所謂“甲士”一般身披重甲,並且不止穿一層甲,外麵肯定是防護力最好的甲胄,裡麵還會再穿上至少一層甲。他們身穿重甲之下不一定要身形靈活,主要是能夠身披重甲走多少裡的路又能作戰多久為標準。
這些甲士全部身穿皮甲,多數手裡的裝備除了一杆短戈,還手持一麵小型的塔盾,腰間懸著一柄戰劍;少數的甲士,他們腰間除了一柄戰劍,邊上還懸著一個箭壺,肩上挎著一張弓。
一百五十名甲士少嗎?他們卻是晉國公室的全部甲士了。
真的彆以為一百五十名甲士就很少,很多家族連一名甲士都沒有,強大的家族能夠有二三十名甲士都算多。
現如今,作為晉國第一強大的家族,郤氏所擁有的甲士也不過五六十,再多真的就沒有了。
甲士的數量會是那樣稀少,一來是裝備不好搞,再則是各項要求真的太高。
這麼說吧?甲士要負重六七十斤跑上五十裡的路,到了地方還要能夠參戰,再打上至少一刻鐘。想一想需要多少體能,耐力又是何等的驚人。
想要有那種能耐,平時的吃喝質量絕對要好,否則身體根本就吃不消。而長久時間的吃好喝好,以當前的生產力太難,彆說他們平時還根本不事生產了。
當前年代,知道比甲士還要稀少的是什麼職業嗎?沒錯,便是樂師與舞者。
想要當樂師要有樂器,先決條件比舞者多,難度方麵也大,與此同時他們一樣不事生產。
甲士還能夠為國征戰,樂師和舞者隻有在一些場合有用,並且由於《周禮》有相關的限製,樂師和舞者的數量就顯得更為稀少了。
關於音樂,周公旦進行了什麼限製?
有道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進行祭祀的時候會有“大型樂團”在旁演奏,越是重要的祭祀,參與演奏的樂師就越多。
至少在周朝時期,人們對祭祀的重視性遠超其餘時代,既然重視肯定也就會做出諸多的限製,其中就限製必須得到允許才能擁有“大型樂團”這一項。
當前時代,得到允許擁有“大型樂團”並不多,也就是除了周王室之外,也就不管規矩的楚國,以及得到允許的魯國、齊國、衛國、鄭國、宋國、越國、杞國,其中的宋國還是占了爵位高的便宜,越國和杞國則是因為擔當祭祀重任的原因。
晉國沒有?
所以了,晉君獳進行祭祀以及出行的時候,並沒有樂團跟在旁邊敲敲打打吹吹唱唱,有的隻是馬蹄聲、車輪聲以及踏步聲。
晉國的曆代之君其實有向周天子請過願,希望能夠獲得組建“大型樂團”的權利,一次次都被周天子拒絕了。這個讓晉國感到很不忿,可是又感到無可奈何。
他們先來到城外自家的營寨,稍微休息以及整頓一番,也是在等各諸侯或代表接到通知。
晉國邀請前來觀賞演武的諸侯國很多,幾乎國祚幸存的諸侯國都有派人前去邀請,多數被邀請的諸侯或是親自來,也能是派出代表前來,幾個頭鐵的諸侯國則是根本沒人來,其中就包括了齊國。
齊國一直都在嘗試恢複齊桓公時期的霸業,平時就比較瞧不起後來居上的晉國,有機會一定會搗亂。
一旦晉國倒黴,中原區域最高興的就是齊國,他們巴不得晉國更倒黴一些,好讓齊國有機會重整旗鼓南下與楚國硬剛,打贏楚國成為公認的霸主。